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4月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圆满结束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国事访问后回到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公安部部长王小洪等陪同人员同机返回。
新华社吉隆坡4月16日电 题:安危与共、荣辱与共、患难与共——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明确指引新华社记者陈冬书 王嘉伟 毛鹏飞4月15日,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阳光日报》发表题为《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署名文章。马来西亚各界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围绕战略引领、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多边协作等方面展开论述,深刻指出中马是安危与共、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他们深刻认同习近平主席的重要主张,愿与中方一道推动两国友谊之船行稳致远,共同开辟发展、壮大、繁荣的美好前景。友好情谊“切水不断”“刊登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对我们来说是莫大殊荣。”《星洲日报》总编辑陈汉光说,习近平主席回顾马中世代情谊,指出两国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期许双方团结合作共应挑战,“全文大气磅礴,内涵深刻,让人读后有所思、有所悟”。中国唐代义净法师首次用文字记载下古吉打王国历史、明代航海家郑和5次到访马六甲、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帮助打通滇缅公路生命线……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中马“‘切水不断’的世代情谊随着历史演进愈益深厚”。“习近平主席用马来西亚谚语‘切水不断’形容两国世代情谊,非常贴切。”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廖中莱说,中国始终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与马来西亚平等交往,这是马中关系能够长足发展、成为地区内国家关系典范的重要原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习近平主席这样阐述中马命运共同体的真谛。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区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聪对此深有感触:“面对金融危机、地震、疫情等挑战,马中两国始终同舟共济,在相互驰援中不断增进理解和信任。面对当前变乱交织的世界,两国应继续巩固深化双边关系,共同应对新变化新挑战。”马来西亚种植及原产业部副部长陈泓缣说,近年来,马中两国高层互访不断,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2024年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总理安瓦尔就任以来三次访华。“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访将推动两国关系达到新的高度。”陈泓缣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安瓦尔总理提出的“昌明大马”执政理念,都强调多元包容和共同发展,期待两国在各领域加强共同探索。认真研读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中国一直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互利合作,实现文明互鉴。马中共建命运共同体得到马来西亚人民大力支持。我们对马中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更好。”务实合作硕果累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重点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蓝色经济、旅游经济合作……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要厚载务实合作的压舱石。马方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为进一步深化两国互利合作指明方向,必将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马来西亚十分珍视同中国的合作。”马来西亚经济部长拉菲齐·拉姆利说:“我认为目前两国经贸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些年,中国在马来西亚开展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给马来西亚带来宝贵、广阔的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及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这一合作项目。产业园运营方北部湾控股(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投资发展总监陈卓理认为,这对他们既是荣誉也是责任。马中互利共赢合作体现在人才培养等很多具体层面。“许多马来西亚本地员工进入项目工作后,接触到高标准的管理体系,还有机会和专业团队深度合作,眼界和能力都得到快速提升。”《阳光日报》总编辑扎姆里·兰布利说,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大力投资,带来了马中关丹产业园、东海岸铁路等合作项目,马来西亚将中国视为重要贸易伙伴。同时,“比亚迪、奇瑞、小鹏等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正在赢得马来西亚民众的信任,越来越多出现在马来西亚的公路上”。“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说:‘马来西亚鲜食榴莲一天之内就可以从果园运送到中国超市,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我们从业者对此十分兴奋,对两国行业跨国合作充满信心。”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张健豪说:“马来西亚榴莲成熟后会自然落果,两到三天内香气更浓郁,口感最佳。我希望,今年马来西亚鲜食榴莲将出现在更多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马来西亚双威大学经济学教授姚金龙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出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姚金龙认为,“这正是两国合作的新趋势”,将助力马方现代化进程。他说,近年来中方对马投资增长显著,已扩展至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领域,包括电动汽车、电商、物流和金融服务等。“我们十分欢迎中国企业来马投资兴业,中企为马来西亚产业升级作出卓越贡献。”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人文交流的重要性,指出“要划好人文交流的船桨”“增进彼此特别是青年一代相知相亲”。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长赞比里·阿卜杜勒·卡迪尔对此深有同感:“越早培养青年一代相互了解和信任,两国未来的合作基础就越牢固。”他说,当前双方正共同推进文明对话等项目,鼓励青年群体交流互访。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进一步推动两国在高等教育、技术培训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开启马中教育合作新篇章。“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及‘马来西亚,亚洲魅力所在’这句广告语,相信将吸引更多中国朋友来马旅游。作为旅游从业者,我感到非常兴奋!”马中民俗文旅总商会会长廖利女说:“马中互免签证政策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可以说,人文交流不断升温为马中关系注入更多活力,为两国未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多边协作面向未来“我们要扬起多边协作的风帆”“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的这些论述,引发马方人士共鸣。“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正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关税壁垒增多、保护主义上升的态势,但我们不能随波逐流。”马来西亚努桑塔拉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阿兹米·哈桑说,马中两国都是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受益者、贡献者和坚定维护者,“我们始终呼吁区域合作,希望从开放、自由的全球经贸体系中获益”。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全力支持马来西亚履职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期待马来西亚作为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更好发挥桥梁作用,并强调推动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破浪前行,携手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马来西亚科技与创新部长郑立慷对此表示,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进一步强化东盟与中国的关系。马来西亚致力于推动建设更具前瞻性的东盟-中国关系,以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马来西亚支持区域一体化,希望在贸易、投资、科技、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加强对华合作。“从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中,我感受到中国同国际社会团结协作的开放姿态和强烈意愿。”老挝资深外交官西昆·本伟莱说,随着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东盟国家与中国将迎来更广阔合作空间与发展机遇,携手向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阔步前进。印度尼西亚大学经济商业学院院长特古·达尔坦托说,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中国东盟合作在区域合作中最务实、最富有成果。双方在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丰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未来双方可持续拓展人文等领域合作空间,加深彼此理解,促进民心相通。“我们正在携手成长,向着一个更加包容、繁荣的未来奋斗迈进。”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中国“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颜天禄就此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与世界分享机遇、共同发展,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响应,“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稳定力量”。(参与记者:林昊、陶方伟、李昂、李奕慧、马淮钊、何梦舒、汤洁峰)
【学习进行时】应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一起重温习近平主席推动中柬友谊的故事。中国同柬埔寨的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习近平主席曾表示,两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互利双赢的典范。“中柬都是重情义的国家,中柬铁杆友谊牢不可破。”习近平主席在对中柬关系的重要论述中引用了一些谚语。这些谚语背后,是一段段关于双方友谊的故事。“信任如树”在2016年10月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柬埔寨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了一句柬埔寨谚语:信任如树。他在文章中表示,中柬传统友谊历经岁月洗礼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始终根深叶茂。柬埔寨太皇西哈努克曾经说过,柬中之间长期牢固的友谊,像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永远开放在晴朗的天空下。无论是根深叶茂的大树,还是永不凋谢的鲜花,都说明了中柬深厚友谊历久弥新,地久天长。这份深厚的友谊,凝结在一枚沉甸甸的勋章里。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向莫尼列太后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莫尼列太后是中柬友好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习近平主席强调,这枚沉甸甸的“友谊勋章”,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莫尼列太后的崇敬之情和对柬埔寨人民的深厚情谊,也象征着中柬两国亲密无间的友好感情。2020年1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柬埔寨太后莫尼列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颁授仪式。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这份深厚的友谊,体现在两国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西哈莫尼国王和莫尼列太后时说:“北京就是你们的家,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多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柬领导人洪森也多次举行会晤。2024年12月,习近平主席同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会谈时表示,中柬铁杆友谊成色十足,完全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考验着各国的应对和选择。中柬两国都致力于做世界的和平力量、发展力量、进步力量。他说,中方愿同柬方坚定道不改、志不变的决心,增强底线思维,加强协作和配合,共同应对各种风险。60多年来,中柬友谊代代相传,枝繁叶茂。如今,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柬关系日益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患难见真情”2020年2月5日,时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到访中国。洪森说,我临时决定在此特殊时候来华,就是为了“展示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大力支持”。“患难见真情。”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洪森时,习近平主席动情地讲了这样一句话。习近平主席2016年在柬埔寨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说,中国人常说,“患难见真情”。柬埔寨谚语说,“只有在患难中,才能识别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中国人民和柬埔寨人民重情守诺、坦诚相待,中柬友好已经深深扎根于两国人民心中。近年来,柬埔寨和中国的合作日益走深走实:柬埔寨近三分之二的能源来自中国投资的电力项目;特本克蒙中柬友谊医院、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大楼等促进了柬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中国援建的国家体育场助力柬埔寨2023年成功举办了第32届东南亚运动会……三年后,也就是2023年的2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访的时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在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又回忆起洪森三年前的访华经历。“我很高兴同你实现‘三年之约’,在新春之际共同开启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新时代。”2023年2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时任柬埔寨首相洪森。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老朋友的“三年之约”,见证中柬“铁杆”情谊,也为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柬方“携手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这一定位,为中柬关系发展标注新高度,也传递出两国人民对中柬友好合作的新期待。2024年,中柬双边贸易额达1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8%。中国也连续多年是柬埔寨最大外资来源国和最大贸易伙伴,过去十年,双边贸易额增长近四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时任柬埔寨首相洪森时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柬两国坚持做知心朋友和可靠伙伴,风雨同行,携手合作。这种传统友谊弥足珍贵,我们要坚定不移予以坚持和发展,使中柬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结成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回首过往,柬埔寨百废待兴时,中国全力支持和帮助柬埔寨国家建设:承建柬第一家水泥厂、第一座火电站、最大规模的水电站,援建柬第一条全线四车道国道……新的历史时期,两国友好事业继续延续和发展。柬埔寨谚语说:“有路就有希望。”金港高速是柬埔寨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中柬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金港高速是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这是2024年9月25日在柬埔寨磅士卑省拍摄的金港高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供图)2022年,它在中国建设者的帮助下穿越田野山丘,连接起柬埔寨多个经济特区和众多潜力巨大的旅游胜地,成为许许多多柬埔寨人“出行的最好选择”。当年西哈努克向美国求而不得的快速通道,60多年后通过与中国的合作终于变为现实。位于中南半岛的柬埔寨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也是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之一。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洪森时表示,“将继续为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是2024年7月14日在柬埔寨特本克蒙省拍摄的71C号国家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尼多拉摄)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在柬重点项目成果越来越丰硕: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吸引200多家国际企业和机构入驻,创造了3.2万个就业岗位;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助力旅游业快速增长,截至去年底已开通至8个国家的17条航线;柬埔寨第二条高速公路——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金巴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中企承建的柬埔寨71C号国家公路刚刚举行通车启用仪式……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一座座跨越天堑的桥梁,不仅便利了柬埔寨民众的生活,也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5月,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宣布,柬王国政府将把首都金边一条道路命名为“习近平大道”,以感谢习近平主席对柬埔寨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当天举行的道路命名仪式上,洪玛奈指出,在习近平主席和柬方领导人关心和推动下,柬中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策划:储学军统筹:车玉明 李志晖执行:万方 王子晖 翁伟庆主笔:潘子荻 赵刚参与报道:吴长伟新华网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4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河内,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梁强邀请,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恰逢中越建交75周年,此行也是习近平第四次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身份访问越南。“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越南老一辈领导人胡志明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阐释中越传统友谊的弥足珍贵。近年来,两国发展战略不断对接,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金边,开始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受到热烈欢迎。记者:李姝莛、刘春晖、李亚光、周阳、吴长伟、禹丽贞报道员:万坡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查看详情当地时间4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举行的欢迎仪式。 记者:李学仁 黄敬文 杨依军 丁林 翟健岚
4月16日上午,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在马来西亚国家王宫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见。习近平指出,中国和马来西亚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常来常往、亲如一家。两国关系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半个世纪,正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我愿同易卜拉欣最高元首一道努力,引领中马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共同打造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谱写睦邻友好、团结合作新篇章,开启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易卜拉欣说:“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先生,我非常高兴再次见到您,并且欢迎您到马来西亚访问。您此次访问,正是马中两国友好关系的真实写照。我也很荣幸地看到两国关系一直保持着蓬勃和有力的发展,对马中两国来说,如今携手共进与以往同样至关重要,这也是两国共同的愿景。” 监制丨申勇记者丨王鹏飞 邢彬 马喆摄像丨石伟明 耿小龙 关舟 王策 闫耀东录音丨李远翻译丨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