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4日电 题:做这件事,习近平说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绣花”妙喻城市管理工作。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需要规划先行。绣花绣得好不好,首先要看规划是否合理。 规划先行的理念一直贯穿于习近平同志关于城市建设的思路中。在正定,他根据正定区位优势提出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在厦门,他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福州,他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 这些观大势、谋全局、利长远的城市规划,既立足当下,又胸怀远略。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绣花绣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了解城市一线工作者的生活状况。总书记对大家说,“你们也是上海的建设者、贡献者,所以上海也要关心你们”“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来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看到展板上绿色越来越多,他说,“网上有人给我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 近十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居住证发放超过1.4亿张;2024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65平方米……一组组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多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居民,是一座座更加宜居、更有韧性的城市,不断诠释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建设规划,不仅要着眼于一城。协同,是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9场区域发展座谈会,深入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大城市群调研,每到一站,总书记都会强调协同发展的初心。 在京津冀,他指出“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长三角,他要求“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在广东,他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2015年,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正是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擘画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也勾勒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愿景。 |出品人:陈陆军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张钰惠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雪瑶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7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西蒙斯,祝贺她当选苏里南共和国总统。习近平指出,苏里南是中国在加勒比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建交49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苏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在多边事务中保持密切协调。我高度重视中苏关系发展,愿同西蒙斯当选总统一道努力,深化互利友好合作,推动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更大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今年以来,我国民生领域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加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民生需求。瞄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今年以来,一笔笔民生投入直达一线。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火热开展,今年我国将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超1000万人次。“下沉式”医疗资源加速覆盖城乡,近9亿元专项资金已投向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今年前五个月,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同比增长9.2%、6.7%和3.9%。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头等大事”,如何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围绕推动民生改善取得实效,他指出,涉及老百姓的事情关键在实,各项政策举措要实实在在、富有实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围绕加大民生领域资金资源投入力度,他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今年,《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出台,4方面10条政策举措推动新时代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更加强化,每1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就有超7亿元投向了民生领域,我国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把百姓期待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化解民生之忧,切实补短板强保障。今年以来,“两重”建设加力支持人口发展等重点领域,带动本科招生扩大2.1万人、新增普通高中学位超75万个,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新市民平等享有公共服务步伐加快,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现行标准规定的81项服务项目中,目前已有62项实现了常住地提供。针对家长心头之“急”,全国正加紧新增66万个普惠性托位。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2.5岁的深圳,托位需求旺盛,当地大力发展嵌入式托育服务,一年来,全市托位数翻了近一番。厚植民生福祉,顺应新需求新期盼。眼下,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键”,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超1.2亿人。老房子更加舒心宜居,好房子建设全面提速。走出家门,超4.8万个口袋公园和12.8万公里城市绿道,让“诗和远方”近在眼前。全国55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人间烟火气,让便利生活触手可及。而新的服务供给,也在打造美好生活新体验。今年以来,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候鸟式旅居、一站式康养、智慧型装备,一个万亿级大市场加速形成。“AI+5G”的远程医疗辅助诊断,让基础病筛查率提升30%以上。在解决急难愁盼中夯实民生根基,加速释放内需动能,必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广大影视文艺工作者表示,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理想信念,扎根生活沃土,反映人民心声,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8位艺术家表示:“长期以来,你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给几代观众留下美好回忆。”总书记的回信让艺术家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希望8位艺术家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大家表示,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新时代电影创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广大影视文艺工作者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时代脉搏,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佳作。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港口考察,聚焦现代化港口建设,擘画新时代港口发展蓝图。今日之中国,一座座繁忙大港,犹如镶嵌在河海岸边的串珠,以蓬勃的活力和崭新的面貌,呈现出经济发展新脉动。在第21个中国航海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沿海多地看到,以港口为支点,我国正以更自信、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智算力”养成记“滴!滴!滴!”在天津港安全环保与应急管理一体化平台,场景大模型传来预警:钢卷吊装作业期间,有作业人员未及时进入安全岛。2分32秒后,预警处置、复查全部结束,人员安全无虞。作为全球十大港口之一、京津冀的海上门户,天津港人、机、厂、车、船、货交互频繁,日常生产就涉及15类车型、18类场地、22类机械设备,超过20种货物。港口车船交织、货物繁杂,如何保障人员安全向来是个难题。“过去,港口作业的风险隐患主要靠人力现场排查,耗时费力。”天津港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战略科技部经理赵磊说。半年多前,赵磊接到新任务——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教”港口摄像头识别出复杂的作业场景,让大模型“读懂”港口生产的各种工况,从而实现智能技术赋能港口安全生产。“挑战很大!”赵磊看着电脑上一组组复杂的数据,不免忐忑。参与研发的李嘉琛展示了一张从数十米高空拍摄的俯拍图:在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中,人影微小如豆,安全帽仅似模糊色斑。更棘手的是,工人穿戴的安全帽、反光衣和工服有多种,随机搭配存在上百种组合。如何精准地识别每一个工种在执行何种任务,又如何及时地进行安全检查并作出提示?赵磊和团队决定,搭建符合天津港特点的“样本库”。团队在一周内跑遍了12个码头,协调测试人员搭配不同的安全帽和反光衣,在几十个摄像头下轮番“走秀”。最初,人工对样本中的安全帽、反光衣逐一画框标注。大模型具备基础学习识别能力后,“消化”效率迅速提升。30多人的团队,历经4个月,终于建成覆盖80个子类、超100万张图片的专业“样本库”。今年6月,融合港口业务场景与大模型能力的智能化监管系统全面铺开测试,在非作业人员识别、圆形货类吊装作业监测等场景中发挥作用。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港考察时强调,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7月7日,在天津港安全环保与应急管理一体化平台,赵磊(左一)和李嘉琛正在分析场景大模型传来的实时分析画面。(李恭铭 摄)“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向算力要‘竞争力’‘联通力’,已经迈出了坚实的脚步。”赵磊说,“以前盯20块屏幕,现在模型替我们‘瞪大眼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更多港口正加速驶向智慧化新航道。山东日照港,大模型的引入让港口设备迈入智能化决策时代,“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蓝图正逐步成为现实;河北沧州黄骅港,依托智能化打造全流程抑尘系统,已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翻堆取装全流程智能化的煤炭港口……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杰敏说,我国港口与先进算力的“双向奔赴”,正在为全球港口数字化转型贡献“中国方案”。【记者手记】创新,是敢为人先的魄力。对细微难题的精准解决,关乎港口未来发展。微观层面的技术攻坚,汇聚成推动我国港口数字化转型的巨大动力。“新航线”拓展记日前,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又“解锁”了新线路——“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正式运营。随着汽笛长鸣,100个满载光伏板与日用百货的集装箱乘上81114次班列启程,从浙江义乌苏溪镇的集装箱办理站驶向宁波舟山港。义乌小商品“坐”上火车直奔大海。调度室里,值班人员盯着屏幕上的蓝色光点。光点每闪烁一次,就离宁波舟山港近10公里。“世界超市”和“世界第一大港”的距离,在电子地图上缩成一道蓝线。“作为全国首个为海铁联运打造的铁路场站,货物进了苏溪站,就等于进了宁波舟山港。”浙江海港义乌枢纽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民说。 6月27日,81114次海铁联运班列从义乌苏溪集装箱办理站鸣笛启程,驶向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新华社发 (胡锦渠 摄)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波舟山港考察时指出,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我们不断向着世界一流强港的目标加速迈进。”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书记陶成波说。除了面向大海拓展新航线外,宁波舟山港不断向内陆拓展,凭借铁路直通镇海港区、北仑港区、穿山港区的独特优势,与铁路部门紧密协作,不断加密海铁联运班列。“20多年前,海铁联运只停留在规划图纸与设想中。”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工作人员袁孝晶记得,彼时受制于基础设施不足、技术衔接难题,铁路与港口间的“最后一公里”始终难以贯通,“那时,零星的集装箱在铁轨与货轮间流转,每天的装卸量不过几箱。”如今,“把港口延伸到工厂门口”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内陆企业也能感受到“出厂即出海”的“类沿海”待遇。在河南平舆县的车间里,工人把折叠椅装进印有“平舆-宁波舟山港”的蓝色标识集装箱,铁路30小时直达港口码头,每箱节省成本约3000元;在安徽合肥生产的光伏组件,搭乘“皖甬欧”班列,18小时抵宁波舟山港再衔接中欧快航,全程27天,“门到门”抵达德国威廉港,比传统海运快12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沿海地区,多个港口都在提升能级、拓展航线的路上加速奔跑。广西北海铁山港区主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陆海铁联运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舶通行能力不断提升;在琼州海峡的北岸,广东湛江徐闻港已跃升为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并向着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迈进。“我国大港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更大作用。”陶成波说。【记者手记】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星罗棋布的港口,贯通起来便构成了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节点间强大的“联通力”,不断打破地理界限,推动全球经济协同发展。“深水区”改革记5年前,27岁的周昌懋作了一个大胆决定——放弃福建高校的工作,到海南洋浦“试试水”。因学过水利水电、港航基建专业,他顺利进入洋浦港口规划团队,如今已是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港航物流科负责人。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洋浦港作为海南改革开放的前沿,掀起了新一轮的开发建设热潮。但初到洋浦,周昌懋的印象却是“小而散”:外贸航线少、码头能力弱、集装箱吞吐量小。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要总结好海南办经济特区经验,用好“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的政策优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大家的热情被点燃,勇闯改革‘深水区’的信心更加坚定:有条件就主动去试、去闯!”周昌懋说。作为海南自贸港一项独有政策,“内外贸同船运输加注保税油”缺乏先例和参照。为实现政策落地,洋浦经济开发区进行了艰难探索。 2025年1月11日,洋浦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200万标箱。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工作人员奔走于海关、海事、港口、企业,精心安排和反复调试供油申报、海关审核、海事报告等每一个环节,成功完成6单测试,并形成可行的工作规程,推动配套政策及细则正式出台,为航运企业大幅节省成本。洋浦港首创性提出的“全岛一港”国际船舶注册机制、“两级审查”国际船舶登记流程、“并联办理”实现快速移籍等改革举措,成为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的典型案例。今年5月,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投产世界最大规模的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累计开通了30多条外贸航线,紧密连接东南亚、西非、北美、中东等地区及巴西、印度等国家。曾经的边陲小港,正成长为新的国际航运枢纽。一个个港口,因改革而呈现新貌。在天津,随着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港口与城市的联系愈发紧密;在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深入实施,从“一群港”到“港口群”,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不断加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港口、发展运输业,要把握好定位,增强适配性’。”周昌懋说,我们要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设好港口,把一项项改革开放政策落在实处,在开放之路上加速奔跑。【记者手记】每一项制度的突破,都印证着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伟力。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我国港口将在推动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中发挥更大作用。领衔记者:丁锡国文字记者:白佳丽、杨文、黄筱、陈凯姿、吴茂辉策划:张晓松统筹:白纯、王薇海报制作:栾若卉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1990年10月的一天,时任福州市水产局局长的刘嘉静接到一纸调令——赴平潭任县委书记。临行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找他进行了一次谈话。刘嘉静忍不住问道:“书记,我是水产学校毕业的,读的是工业捕捞专业。在水产局工作,专业不是才对口吗?”习近平微笑看看他,缓缓说道:“渔业、水产业在平潭国民经济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也不能说你专业不对口吧?”随后交谈中,习近平叮嘱他,去平潭后,多做做海的文章。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平潭调研。(资料图片)福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拥有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但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海洋经济始终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如何做好海的文章?习近平刚到福州便开始构思调研。1990年酷暑时节,习近平坐船出闽江口到福清考察,一天看了3个海湾。“船很简陋,上面就搭了一个篷子。天气非常热,阳光特别刺眼,把船烤得像个大蒸笼,我们一直往篷上喷水,也降不了温。”随行人员回忆道,中午船舱内的温度高达41℃,习近平汗如雨下但毫不在意。看到福州海上有这么好的条件和资源,他很高兴,沿途都在思考怎么发挥海上优势,发展海洋经济。1991年12月,习近平与同事讨论福州市战略规划设想。(图片来源:《习近平在福州》)1994年5月26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研讨会,福州市的所有县委书记、县长都集中到了平潭,讨论建设“海上福州”。会上,习近平极具前瞻性地提出福州市向海发展的战略构想,他提出,“海上福州”的总体布局是以海岛建设为依托,以海岸带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的综合利用为突破口,使岛、岸、洋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全面提高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半个多月后,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在全国沿海城市中率先吹响了“向海进军”的号角。遵循“海上福州”的战略擘画,福州海洋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福州海洋生产总值达3250亿元,位列全国前三,海洋渔业产值近700亿元,居全国第一。“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始终重视海洋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今年7月11日是第21个中国航海日。620年前的这一天,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起锚远航,首次下西洋。如今,这个特殊的日子正在见证着中国向海图强的新时代。(任佳晖)
近日,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舶之一——“地中海洛雷托”号满载2.4万多标准箱抵达浙江宁波舟山港。能让它满载靠泊的港口,全世界为数不多,宁波舟山港就是其中之一。满载货物的“地中海洛雷托”号正缓缓靠泊宁波舟山港(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考察,冒雨察看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了解港口作业情况。总书记强调,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总书记嘱咐我要‘发挥好劳模作用,带出更多的劳模’。这些年我在工作岗位上,钻研桥吊技能,成立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培训,带领团队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全国劳动模范、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说。竺士杰在港口从事桥吊的工作直接决定着集装箱码头的吞吐能力。“以前我们在离地40多米高的桥吊驾驶室操作,主要凭经验进行集装箱起吊,导致单机作业效率因人而异。”受钟摆原理启发,竺士杰琢磨出一套“稳、准、快”的桥吊操作法,并不断升级和推广,助力穿山港区码头一天多卸装3400多标准箱。一年下来,穿山港区便能多卸装100多万标准箱,相当于该港区一个泊位的年作业能力。竺士杰(左一)为同事讲解智能桥吊操作原理(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靠泊、装卸、离港,小到天气影响,大到应急突发……在宁波舟山港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上,每天200艘次左右船舶进出港口的情况清晰可见。“这是一条‘准点降本’航线,航线上的这条船给它排的是13点进港,15点靠码头。”宁波舟山港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连胜指着大屏说。2023年底,浙江海事局以宁波舟山港为试点,推出“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准点降本”避免和减少了船舶因集中进港造成拥堵的情况,船舶提前预约靠泊时间,到港后直接作业,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运行效率。“宁波舟山港的效率水平,绝对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港口之一。”“地中海洛雷托”号船长GUSS MAREK JERZY说。深夜,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桥吊正有序作业(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从国内海河联运、海铁联运,到东南亚近洋航线、欧美远洋干线,宁波舟山港以航线为经纬,围绕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四个一流”要求发力,串联起全球贸易动脉,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5年来,宁波舟山港牢记嘱托,通过300多条集装箱航线与全球600多个港口架起贸易通道,其中国际航线超250条,‘一带一路’航线132条,港口连通性指数居全球第二。”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陶成波说,通过不断提升硬实力和软服务,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已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因为宁波舟山港的快速发展,才有个人成长的空间。‘世界一流强港’需要靠我们这代人,一步一脚印去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硬核力量’,这个目标肯定能实现。”竺士杰说。总监制:骆红秉总策划:张军 于锋监制:伍刚 宫歆慧统筹:陶玉德策划:李晓晓 卜叶记者:项楠 尚天宇配音:项楠
【本期导读】“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7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再次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纷飞的雪花千姿百态,不同文明也各具风采。”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两年多来,全球文明倡议的理念主张日益成为全球性共识,并不断转化为生动探索和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热烈反响和积极呼应。在国际人士眼中,中国朋友为推动文明对话搭建宝贵平台的努力令人钦佩,全球文明倡议对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和谐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倡议,更是给予世界的一份馈赠。监制:陈刚、戴爽、金近策划:张倩楠文案:娄珂馨视觉:陈佳杰校对:位树理、任丽君
查看详情“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时强调。这不由得让人想起,11年前的春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文明融合共生的历史。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首站即来到敦煌莫高窟。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一面面精美绝伦的壁画,镌刻下不同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的交融激荡,映照出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解决当今世界的种种难题,需要从文明交流互鉴中汲取智慧。1992年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报纸上读到一篇题为《啊!鼓岭》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美国人加德纳对中国福州“鼓岭”儿时故园充满眷念,渴望故地重游却直到去世未能如愿的故事。习近平同志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立即邀请加德纳夫人“圆梦鼓岭”。7月10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上深情回忆起这段动人往事。当天,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在福州拉开帷幕。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正是人民交往的涓涓溪流,汇聚成文明交流的滔滔大河,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之江新语》这样形容“文化的力量”: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有学者感慨,“这是一个大国和一个伟大文明向世界人民提出的最宏伟的和平倡议”。盛夏的北京,从奥运冠军到国际前政要,从留学生到艺术家,从杰出青年到政党代表……不同肤色、语言、民族、国家,文明的对话澎湃激荡,展现出平等尊重、交流互鉴、和合共生才是国际社会人心所向。策划:张晓松主编:杨依军主笔:冯歆然视觉:张惠慧、高松龄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肖桂云、潘虹、宋晓英、陈道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点击视频↓↓↓01:36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总书记的回信让电影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中国电影肩负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今年以来,电影创作欣欣向荣、电影市场惊喜连连、电影消费红红火火。从春节档票房“开门红”到当前暑期档的“节节高”,一批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光影佳作不断涌现,取得了全球瞩目、振奋人心的历史佳绩。《哪吒之魔童闹海》一路势如破竹,接连刷新全球纪录;多部优秀作品热映,引发热议。每一条上扬的票房曲线背后,都显示出中国电影和观众的双向奔赴,标志着电影一路向新而行,激荡着昂扬的文化自信。2025年是电影“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总书记的回信激励电影工作者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更大力量。中国电影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谱写新时代电影繁荣发展的华彩篇章!总监制丨闫帅南监制丨王元主编丨王石川视频编辑丨杨振江编辑丨马玮璐 高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