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6月13日宣布: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16日至18日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原标题:习近平就印度客机失事向印度总统穆尔穆、总理莫迪致慰问电李强向印度总理莫迪致慰问电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2025年6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印度航空公司客机失事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分别向印度总统穆尔穆、总理莫迪致慰问电。习近平表示,惊悉印度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失事,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致以诚挚慰问,祝愿伤者早日康复。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莫迪致慰问电。
原标题:习近平就印度客机失事造成英重大人员伤亡向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致慰问电李强向英国首相斯塔默致慰问电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2025年6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印度航空公司客机失事造成英国重大人员伤亡向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致慰问电。习近平表示,惊悉印度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失事,造成贵国重大人员伤亡。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致以诚挚慰问,祝愿伤者早日康复。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英国首相斯塔默致慰问电。
泉州,枕山襟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2021年,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船舶是宋元时期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了展示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上世纪90年代,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组织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造船师傅进行古代木帆船复原工程,但船模做完后,博物馆却没有资金修建陈列馆。大家商讨后,决定给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写一份报告。习近平在得知情况后非常重视,立即批示:“福建是中国古代造船中心,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海交馆筹建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是适合的,有特色,有意义,也有基础和基本条件。”批示结尾,他还特别叮嘱:“尽快形成报告,报我审批。”很快,展厅改造与陈列馆所需资金全部落实到位。2001年夏天,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正式开放。季风和洋流在将商船带往世界各地的同时,也将各国文化带回了中国。开元寺、清净寺、天后宫等建筑体现了泉州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包容。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稳步推进。2001年11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案。次年,习近平再赴泉州调研,要求抓紧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经过20年的努力,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2处遗产点,如22颗明珠,串联出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璀璨王冠。任时光流转,泉州古城的繁华从未褪去。如今,这座因海而兴的城市正传承古老文脉,续写向海而生的光辉篇章。策划:黄豁、樊华统筹:韩珅、王志斌编导:姬杨记者:姬杨、林凯包装:史凯丽、杨震男配音:王帅龙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
西出平城,武周山麓,云冈石窟,傲然于世。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万余尊石窟造像,镌刻下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印记。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总书记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他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后,云冈学研究全面发力,高起点推动“云冈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云冈石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当前,云冈石窟从本体保护转向预防性保护、精细化维护。同时,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正给这座千年石窟插上青春的翅膀。文化的传播,从被看见开始。总书记说,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近年来,云冈石窟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有效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如云流变,如冈持守。千年斧凿凝固时光,云冈正以石壁上的永恒,向世界诉说中华文明的璀璨。策划:黄豁、樊华统筹:韩珅、王志斌编导:王心彤记者:王心彤、姜赛、原勋摄像:麻明磊包装:夏勇、史凯丽、杨震男配音:王帅龙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今年以来,各自贸试验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让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张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一个多功能账户,便利资金跨境流动,加快国内规制与国际接轨。 一个单一窗口,集成全链条全流程服务,有效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全国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约五分之一的进出口总额。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多次深入实地考察调研,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中国将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引领作用,深入开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各地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探索创新。 在上海洋山港,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试点今年进一步扩围,外资船可以在洋山港和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之间捎带外贸货物。沿海捎带,是我国国际航运领域开放的一次重要突破,标志着洋山港向全球枢纽大港迈进。 当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95%已落地,货物、服务、资金、人员、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上海将推动出台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政策措施,建设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深化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加快建设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 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今年以来,多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了一批制度性、政策性成果。在山东青岛,首单专利密集型产品保险生效,为企业的核心创新成果提供精准深度保护。在福建厦门,试点推行智慧电讯检疫模式,预计每年可节约船舶等待检疫时长超过1000小时。 今年一季度,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2.2%。新征程上,各地正聚焦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推动数据高效便利安全流动等方面,开展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试验,进一步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
6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刚果(布)总统萨苏分别向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致贺信,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指出——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2003年7月11日,全国高考录取揭榜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发表了题为《路就在脚下》的文章。习近平在文中写道:“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在当时“唯分数论”流行的社会背景下,习近平的这段话给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学子们以温暖宽慰和坚定支持。习近平认为,“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在梁家河插队那些年,习近平一边劳动一边坚持学习。在他居住的知青窑洞里,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都堆放着他下乡时带去的各种书籍。晚上,他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下,一读就是许久。在一次与大学生的交流中,习近平将梁家河比作一所学校。他曾说:“我现在的很多基本观念和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他以自己年轻时的读书经历,激励广大青年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2024年,全国高考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考察时,第一站就来到了果洛西宁民族中学。2024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时,向师生们挥手致意。教学楼前广场上,师生们纷纷围拢过来,高声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亲切勉励同学们“倍加珍惜这里的良好条件,心怀感恩、好好学习”,“努力为自己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一项项部署,为构建广大青年终身学习体系细心谋划。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躬身实践。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广大青年既要求得真学问,也必须在实践中经受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在梁家河的日子,对习近平影响很大。他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在《路就在脚下》一文中,习近平写道:“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但“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2025年6月9日,江苏南通,高考考生陆续走出考点。2015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考察时,一位学生向总书记展示了自己用铝合金块制作的作品——棋桌《赤心报国》,并详细介绍了其设计理念和加工过程。总书记听完后给予了肯定。他说:“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一席话,温暖了在场师生的心。多年来,在总书记的持续关心与推动下,我国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才育才,为青年成长成才铺路搭桥,助力广大青年在“各展其才”的道路上实现多元化发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人人都有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正如习近平在《路就在脚下》一文里所写:“人生道路千万条,各行各业都能成才。只要矢志追求、努力拼搏,照样可以实现人生抱负和目标。”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监 制丨王敬东主 编丨李璇编 辑丨孙晓媛视 觉丨颜妮校 对丨蔡纯琳 鲁杨 宋春燕 梁雅琴 闫田田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1日在安徽合肥举办。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为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指明前进方向。策划/制作:张紫赟 屈彦 周畅 王浩程新华社出品
驼铃声声、丝路漫漫。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外的重要通道。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沿线包括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等33处遗产点。陕西西安龙首北路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千年前,这里耸立着一座气势浩然的建筑——未央宫。汉武帝时期,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使得丝绸之路变成了一条综合性的商路、官道和文明交往之路。张骞“凿空西域”的故事,被生动地记录在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2019年初秋,在甘肃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莫高窟。虽然是第一次走进莫高窟,但是总书记对文物的熟悉程度令工作人员惊讶和感动。总书记这样讲明来意:“当前来讲,又是我们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还是再回到老的丝绸之路看一看,可以找到很多灵感。”在汉代,从长安到敦煌沿途设置了80多个驿站。这些分布在大地上的烽燧、驿站,不仅是生命安全的保障,更是在茫茫大漠戈壁当中重要的地理导引信号系统。它们作为枢纽设施,共同构建起了一个跨越洲际的丝绸之路路网。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考察。总书记感慨系之:“看了这些文明之光、艺术之光,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之后,国内22个遗产点的保护与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随着新兴科技手段的介入和保护理念的引入,这些文化遗产点的保护与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昔日,古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交流的大时代,架起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桥梁。今天,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致力于促进国家间互联互通、交流合作,为全球化发展进程掀开新的一页。数千年弦歌未绝,几万里人心相连。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壮阔实践,丝路的故事还在继续传唱。在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时代画卷中,人类文明之树必将结出新的累累硕果。策划:黄豁、樊华统筹:韩珅、王志斌编导:张文嵘、姬杨记者:王志斌、姬杨、张智敏、郎兵兵、吴鸿波摄像:孙季翔包装:史凯丽、杨震男配音:王帅龙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