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5日电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特殊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是旨在破解中国水资源分布“北缺南丰”问题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习近平曾称其为“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 2014年年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2024年3月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七个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76亿人。 南水北调,事关上亿人的喝水用水。习近平多次用“生命线”一词形容这一工程的重要性,强调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质是南水北调成败的关键,是沿线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更是习近平最关切的事情。 2014年,在南水北调团城湖调节池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就向工程负责人了解南水北调水源的水质与保护和调节池施工进展情况。 当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强调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2020年11月,习近平来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江都水利枢纽,他在了解水质采样监测等情况后说,“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去年5月,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强调要“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两个月后,习近平在结束四川考察的返京途中,又来到陕西汉中考察汉江流域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他再次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三年前,2021年5月,一场聚焦南水北调的重磅座谈会在河南南阳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决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他要求,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那场座谈会前夕,习近平专程乘船考察了丹江口水库,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 三年后,得知丹江口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习近平今次在给环保志愿者的回信中指出,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到一个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印发。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份抓改革、抓落实的中央文件。《意见》围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将绿色转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生态环境治理,考验历史的眼光,亦见证发展的韧性。作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关系到华北、西北、东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在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生态话题。“过去集中上了一批露天煤矿和非煤矿山,带来了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我们对小散矿山矿业权期满不再延续,力争到2023年将所有在期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实现‘绿则存,不绿则退’……”2020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的霍照良代表向总书记汇报。△内蒙古敕勒川草原生态修复对比曾经一个时期,内蒙古发展依靠矿产,虽然经济增速很快,但让草原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留下了很多后患。这个后患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既有破坏自然生态的后患,更有污染政治生态的后患。”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如今,内蒙古将生态治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2024年,内蒙古将高质量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500万亩,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320万千瓦。内蒙古“绿色发展之变”,正是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的生动体现。△山东莱州风电项目实现了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全会《决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等多方面作出部署。一系列改革部署力度大、举措实,将推动我国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辩证思维。今年4月,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当谈到“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传统产业不能说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里面也有新质生产力,也有高科技。”说到煤炭等能源行业的发展,总书记拿“窝窝头”和“精面细面”打比喻:“先吃饱肚子再吃好。我们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放慢绿色低碳发展步伐,也不能太理想化,首先要保证能源供应。”要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含金量”,面临的时代课题之一是把科技创新能力有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武汉光谷正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论断深刻诠释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关系,指明了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和实践路径。青海,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明确指出:“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充分考虑青海独特的资源禀赋。”“不是什么都能做的,要有选择性地有所作为。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2016年到青海考察时,总书记专程去了趟盐湖,提出明确要求。这一次,当地负责同志汇报了新进展,依托储量居全国第一的盐湖钾、镁、锂资源,支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全国钾肥77%是青海提供的。总书记进一步明确青海产业“四地”建设方向:“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正着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清洁能源、盐湖化工、生态旅游、有机农畜、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齐头并进。△青海采盐船近日印发的《意见》特别提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日趋激烈。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有助于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正值暑假,我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漠河北极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游客络绎不绝,有时甚至得把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给客人。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向乡亲们了解当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推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等情况。“我的父母、公婆都生活在北极村,以前从事伐木工作,林场停止采伐后就开始种地。”史瑞娟告诉习近平总书记,随着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老人将自家的两间民房改造成了民宿,还经常把自家小菜园里的蔬菜卖给游客。△2023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同村民史瑞娟一家亲切交谈。“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在黑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大兴安岭森林护好,旅游业才有吸引力。这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近一年来,漠河市开展极地森林冰雪嘉年华、冬至文化节等活动,打造10余项找北探源游等旅游互动产品,开设洛古河村、北极村等游船航线。通过将“冰天雪地”和“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让老百姓端起了“雪饭碗”,吃上了“旅游饭”。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等协同增效,让百姓在绿色转型中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才能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必将推动各地加快探索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浙江湖州巧做“生态+”文章,将生态与农业、旅游、产业相结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之路。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在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感慨地说:“殷墟我向往已久”。河南殷墟,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在诸多惊世考古发现中,甲骨文是重中之重。总书记在这里强调:“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本集编导:张嘉琪、陈露缘编导组:武笛、张侨、陈凯茵、应曲川记者:丁汀、周旋、孔令杭、朱高祥、张爽、杨静剪辑:梁明月 设计:耿晓涵包装:张治国、朱李杰 解说:兰旭摄制:武笛工作室、新华媒体创意工场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绘就美丽中国更新画卷2024-08-15 20:01:01浏览量341280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生态答卷,正在美丽中国恢弘铺展。05:19前不久,河南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5处自然生态空间顺利完成确权登记,正式拥有了“户口本”。今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各类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完成近百个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越来越多的山水林草有了自己的“户口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念兹在兹,长江黄河、高原丘陵、乡村沃野、城市绿地……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美丽中国成为执政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改变中华大地。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建设进入了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的时期,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作出部署,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向更深度、更广度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王海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改革道路,更加突出市场机制,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如今,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织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出台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推开,生态补偿、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等全面实施。治理举措多点发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今天的中国,天更蓝。我国画出全球大气治理最快曲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接续出台,力度空前。今年上半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8%。水更清。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行动不断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陆续打响,“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今年上半年,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8.8% 。地更绿。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工林保存面积、草地面积世界第一。率先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全国湿地总面积8.45亿亩,居全球第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修复面积超过1亿亩。今年,《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要求,接下来,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等都在推进中。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 苗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我们将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生态兴则文明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美丽中国建设将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夏篇章,将不断绽放新的精彩。责任编辑:艾玖玫央视新闻我用心你放心
查看详情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题:携手共建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激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社记者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回信,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生态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负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投身环保事业,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8月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巍峨,湖水清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来,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广大干部群众携手积极参与治水护水工作,让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54岁的吴远志是湖北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口村的村民,平日里常划着清漂船,打捞水面上的树叶等杂物。他从事这样的志愿活动已经多年。“库区的环保志愿者一起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从事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等情况。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大家倍感振奋。”吴远志说,“作为基层志愿者,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环保事业,志愿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丹江口市新港经济开发管理处新港社区居民蒋德新曾是一名渔民,在当地实施退捕后,成为清漂志愿者。蒋德新表示,总书记在回信中称赞“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是对志愿者工作的最大肯定。“我今年63岁了,身体很好,还想继续干下去。”他说,大家将更加坚定信念,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对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大黑山林场生态护林员林树春来说,近30年常驻高山默默守林的付出,换来这片生态屏障的绿意盎然,让他深感光荣。“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增强了环保意识,经常一起义务巡山,发现受伤的野生动物也会主动打电话联系救护。”林树春说,我们要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一起守护大黑山。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74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76亿人,更多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正加快推进。“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惠南庄管理处处长梁万平深有感触,“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持续提升水质监测和水质保护能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据统计,“南水”已成为北京的主力供水水源。“南水”进京以来,北京市年人均水资源量得到大幅提升。北京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副处长周政表示,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受益者,要把总书记提出的“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时刻放在心上,用好每一滴来之不易的“南水”。持续在制水和配水环节下功夫,通过改进水厂处理工艺、改造老旧管网、完成自建设施供水小区和单位的水源置换等措施,确保“南水”的供水水质,提高“南水”的利用效率。走进陕西富平县齐村镇街子村,近千亩荷花在河道中竞相绽放。“这里曾是一条干涸多年的旧河道。近年来,县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生态补水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使得干涸多年的泉眼实现复涌,富平九眼莲等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街子村党支部书记胡国胜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我们将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把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将于8月15日在福建三明市举办。近年来,三明市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100%,主要流域断面水质实现100%达标。三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邓朝祥表示,总书记在回信中要求“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我们将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群众踏上“生态美、百姓富”的康庄大道。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1组卫星防范这类诈骗!民政部发布提示安装充电桩遭遇物业不配合?法院这样判决上诉!田径诚信委员会就美国选手兴奋剂案告上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这些微短剧,全网下线!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1组卫星防范这类诈骗!民政部发布提示首页直播湖北国际专题精彩活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最深情的嘱托 最清澈的爱长江云新闻©原创2024-08-15 22:14“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并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2021年5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十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总书记嘱托要“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三年前,总书记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一句句亲切的话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深情嘱托;而这一泓清水,正是对人民最清澈的爱。一封诚挚的信回想起前不久写信给总书记汇报库区情况,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们仍是激动不已。“库区的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群众也更富了,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在这数万普通但执着的志愿者里,有一个稍显特别的身影,他就是53岁的丹江口浪河的断臂“清漂人”——吴远志。浪河流域位于丹江口水库南端库尾,总长62公里。肖河、四河、白河是浪河流域3条支流,支流交汇处形成的消落区正是浪河口村河道,河道接纳整个库区上游“跑、漏”的漂浮物。2018年,浪河口村开展河面清漂工作,吴远志第一个报名。“虽然我是残疾人,但不影响正常清漂工作,我甚至比别人干得更好。”吴远志说。最终,村干部同意了他的请求。从此,吴远志“独臂驾舟”成为浪河清漂线上一道独特风景。正在清漂的吴远志2020年,浪河镇组建清漂队。清漂队分为3支小队,吴远志担任其中一支小队的队长。此后,他陪伴家人的时间更少了,甚至有时顾不上家里5亩桃园的打理。他说:“我是党员,要起带头作用。守水护水无小事,我们多辛苦一点,水库的水质就好一点。”据初步统计,四年来,吴远志共出动清漂船1000余次,清漂水域累计5000余平方公里。今年夏天,持续高温让清漂工作变得更为不易。在国网湖北黄龙滩电厂,清漂队员们顶着烈日暴晒和水面蒸腾,借助自动化清漂船开展清漂工作。黄龙滩电厂位于堵河下游,距离丹江口水库只有约40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十堰市饮用水水源地。为保一库清水,黄龙滩电厂除常态化开展清漂工作之外,还通过优化水库调度、实施电能替代等方式,推动厂区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加快水光储多能互补项目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在保障饮水安全的同时,履行好“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责任。汉江上启用的第一艘自动化清漂船守好北方“大水井”,人人都是“守井人”,这一共识在十堰已深入人心。63岁的老渔民蒋德新主动上交跟了自己半辈子的9艘渔船,发起成立了护水志愿服务队常年清漂巡库;76岁的退伍军人王忠启,用46年时间义务植树13万株,让水库周边百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如今,十堰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达85.2万余人,注册志愿者人数、活动数、信用时数位居湖北省各市州第一。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保水护水活动中来。一场有序推进的行动“1号浮动监测船发现桃花水母……”就在8月1日,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再次在十堰丹江口水库被发现。桃花水母对环境质量要求极为苛刻,被视为“水质试金石”,它的现身印证了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优质程度。十堰丹江口水库发现的桃花水母如何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如果说大江大河是生态系统的“大动脉”,那么小流域就如毛细血管一般密布在广袤的乡村、城镇。唯有“小河净”,才能确保“大河清”。为此,湖北出台《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锁定全省3个一级流域、16个二级流域,将安全管控的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清单,严控到每一条河流。走进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康家村,清澈见底的茅塔河绕村而过,村委会马路边,一大片草坪郁郁葱葱,草坪上帐篷星罗棋布,俨然成了一片野外露营地。去年,十堰市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纳入全省试点。他们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将这片约10亩的荒坡利用起来,打造成露营地。十堰茅塔河在康家村村委会马路边,有一座污水处理站,每天处理周边生活污水约10吨,出水主要指标达到Ⅳ类标准。能否将该污水处理站的尾水变废为宝?村里经讨论研究,将该污水处理站的尾水就近就便利用,用来滴灌与喷灌露营地里的草坪。这样一来,不仅让污水处理站的尾水实现中水回用,还能让它再经过一次大自然的过滤。以“小河净”保障“大河清”,十堰市按照“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治理目标,在茅塔河小流域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02套,实现全域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不让一滴污水入河。十堰市还大力实施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园区、农文旅产业振兴、生态保护修复、城乡统筹发展“六大行动”,探索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统一”、以气代“薪”、生态脱氮沟“肥水变瘦”、支沟“沟岸户”同治、乡村运营家门口拿“三金”等小切口做法,入选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指引。经过综合系统治理,茅塔河流域水质由Ⅲ类提升为Ⅱ类,群众人均收入达18812元,同比增长11%,很好地实现了环保与经济双赢。今年上半年,十堰辖区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今年底,十堰将再启动11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扩面工作,并对其他12条小流域开展现状调查,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为全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奠定坚实基础。一项功在千秋的工程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十周年。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北京输水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南水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北京市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与此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为京津冀豫沿线26座城市输水近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多个西湖,直接受益人口超1亿人,极大缓解了北方水资源紧缺形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年来,丹江口库区群众一心走生态路、吃生态饭,栽蜜橘、种艾草,开民宿、做旅游,三年来人均收入增长近三成,日子越过越红火。多年来,十堰市充分发挥山区农村特色产业优势,建设起以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黄酒、木本油料为重点的六大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六大产业链综合产值有望突破600亿元。滔滔北送的江水也将北京和十堰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来,京堰两地10个县市区、133个乡镇结为“亲戚”,成为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北京一轻等60多家首都企业落户库区,投入真金白银170多亿,书写共同富裕的故事。十堰的茶叶、香菇、黄酒等土特产端上北京市民餐桌。库区百姓鼓了腰包。“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成为大家的共同心声。万里清渠连沃野,长河北上润万家。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成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一座世纪丰碑。人人尽责、久久为功一泓清水,润泽中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荆楚大地必将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湖北力量出品人:王彬总监制:岑卓监制:洪燕编审:梁延 康耀方 林如峰统筹:罗峰记者:刘蕊俊 陈赟美编:王子煊责任编辑 刘蕊俊打开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推荐阅读●湖北3名运动员出征巴黎残奥会●滚烫人生⑩ | “90后”卷饼夫妻,从银行白领到夜市“卷王”●四部门完善彩票兑奖与适用税法 9月1日起执行●补贴更高、流程更快!汽车以旧换新这么干●热点问答|世卫组织为何就猴痘疫情再次发出最高级别警报评论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发表评论。。。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发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705111鄂ICP备15014731号-2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6号中国 • 湖北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提出“七个聚焦”的方向,《看图学习》“改革为人民”系列本期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为您梳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一起来学习!总监制:骆红秉总策划:张军 于锋监制:伍刚 王薇编辑:田甜设计:王仁靖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古语典故阐述生态文明,让我们一起品读,领悟其中的深刻警示和启迪。记者:张宋红 马丽娟 唐紫宸设计:潘红宇策划:王浩程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少年时代,习近平曾来到桂林,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才13岁。到了漓江以后,情不自禁几个同学一块跳到漓江里去游泳了。当时感觉江面是湛蓝色的,泛光见底。江边渔民鱼篓里的鱼都是金鲤鱼,感觉就像在神话故事里一样。”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让清澈见底的江水一度遭遇危机,采石挖砂、乱砍滥伐、餐馆泛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让漓江失去了往昔的色彩。漓江流域生活着近350万人,从“谋生活”到“盼生态”,一江清水牵动着无数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执政理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余年间,中国开启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生态行动,正是在这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中,桂林作出了事关漓江和沿岸居民和谐共生的关键抉择。漓江流域采石场全部关停,风景名胜区内养殖场全部关闭……为实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制定实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等,掀起了一场漓江生态保卫战。以最严密法治治理生态环境,持续精准“治乱”、系统精准“治水”、深化精准“治景”,统筹推进漓江生态保护与产业、生活融合发展。今日漓江,山青水碧生态美,绿色发展的成果正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8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习近平指出,中国和巴西同为发展中大国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携手前行的好伙伴。建交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关系始终保持稳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全球性影响日益突出,在促进各自国家发展振兴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去年卢拉总统成功访华,我们就引领和开辟新时代中巴关系新未来达成重要共识。中方愿同巴方以中巴建交50周年为新起点,持续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赋予中巴关系新的时代内涵,携手推动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卢拉表示,半个世纪以来,巴中友谊不断加强,合作日益多元。当前,两国在多领域、各层级保持合作,共同建设更加繁荣、和平和公正的世界。巴中关系对于构建多极秩序和更加公正有效的全球治理日益重要,对于两国和世界的稳定和可预见性发挥了支撑作用。两国关系的下一个50年,我们将并肩开辟新道路,构建命运与共的光明未来。同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同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互致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