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揭阳,注册
新闻图片
看图学习丨推动少先队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 总书记寄语这所“大学校”

“少年儿童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大学校。”“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致信表示祝贺,强调“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并祝全国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就少先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殷殷嘱托,为新时代少先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一起来学习!总监制:骆红秉总策划:张军 于锋监 制:伍刚 王薇编 辑:赵净 文峰设 计:刘思岐编辑:曹宇

2025-05-28 22:02:32
新闻图片
AI时政画报|大农业的路子宽又阔

天天学习“三夏”时节,多地小麦成熟,大地一片金黄。眼下,全国各地正抢抓农时,由南到北有序推进小麦收割。农稳社稷,粮安天下。1988年6月,习近平刚到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就下乡调研。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在宁德调研过程中,当地稀缺的耕地资源与丰富的山海资源,给习近平留下了深刻印象。彼时,福建的食物总量匮乏、品种单一,甚至每年需从外省大量调入粮食和蔬菜。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习近平辩证提出:“闽东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就必须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什么是“大农业”?习近平在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这样描述:“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大农业,蕴含着农业大产业协调发展、农业资源要素统筹利用、农业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农业发展方式整体转变等丰富意涵。这意味着要“把农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发挥总体效益”。2025年3月11日,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晨光村,菜农种植的西芹喜获丰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田间考察,参加相关会议并作出重要指示,“大农业”的系统发展思路始终贯穿其间。“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2015年7月,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总书记特别强调。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听取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粮食生产、“三江连通”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介绍。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此后,《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详细部署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等相关工作;《“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新观念引领新发展。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新模式,成效日益显现。在安徽,濉溪县着力推动小麦全产业链建设,从加快良种培育产业化发展到支持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再到创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大农业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民的增收价值链。当地一位种粮大户介绍:“麦种是用公司的,麦子也不愁销路……我去年给公司订单种植了500亩小麦,增收近7万元。”2025年5月2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抢收小麦。在福建,永安市组织共建金线莲产业研究院,打造新型技术创新平台,突破产业瓶颈,实现金线莲从单一药材价值向食品高附加值的转变,将不起眼的林间小草发展成为价值超亿元的特色产业链。“2024年,我在竹林下套种3亩金线莲,做出了13公斤金线莲干品,赚了2万多元。”小小的金线莲在竹农眼中成了宝贝。…………新气象传递现代化大农业求质求进、换挡升级的信号。今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要求“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半个月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提出“践行大农业观”。现代化大农业,意味着以“大观念”“大视野”打破农业发展中的各种壁垒,统筹兼顾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眼下正值春耕时节,放眼广袤大地,田网、渠网、路网交织的高标准农田构成了一幅现代化农业生产画卷。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农业生产格局正在形成。从源于地方实践的理论飞跃,到引领农业大国的战略转变,如今,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已成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大农业的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监 制丨王敬东主 编丨李璇编 辑丨孙晓媛技 术丨毛永丰视 觉丨郝凤林校 对丨李丹 宋春燕 毛长志 李英卓 任佳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Alt + K

2025-05-28 22:02:32
新闻图片
习近平致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习近平致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信值此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广大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少年儿童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大学校。新征程上,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聚焦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要全面加强党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夯实共青团组织全团带队责任,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推动少先队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六一”国际儿童节快要到了,祝全国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习近平2025年5月27日

2025-05-27 23:47:48
新闻图片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原标题: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强调高举队旗跟党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祝全国小朋友们“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蔡奇出席开幕会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7日上午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广大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并祝全国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少年儿童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大学校。新征程上,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聚焦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要全面加强党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夯实共青团组织全团带队责任,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推动少先队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开幕会。“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27日上午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广大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并祝全国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开幕会。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石泰峰在会上宣读习近平的贺信并代表党中央致词。他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为孩子们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希望广大少先队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文脉、传承奋斗精神,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时刻准备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雪克来提·扎克尔、国务委员谌贻琴、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出席会议。大会开幕会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分别代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致词。少先队员代表汇报了听党话、跟党走,在少先队组织里学习实践成长的故事。大会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代表颁奖。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常务副主任王艺代表第八届全国少工委作工作报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负责同志,第九次全国少代会代表,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代表,北京市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代表等约3000人参加开幕会。

2025-05-27 23:47:47
新闻图片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和少先队工作纪实

  “小学、中学甚至是幼儿园,会在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将话题再一次聚焦“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中国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关心关怀少年儿童成长成才,为少先队工作指明前进方向,引领新时代少年儿童事业绘就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广大少年儿童向阳生长,逐梦前行,必将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奔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初夏,万物并秀,生机勃发,四川南充嘉陵区之江小学校园书声琅琅。  就在一年前的5月,“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这所学校的孩子们收到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大家,“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必须“在这个时期就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五岁时妈妈买了小人书,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刺字不疼啊?’妈妈说,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我记到现在。”回忆童年时光,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2024年9月29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学生手持国旗快乐奔跑,喜迎国庆节。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言传身教,语重心长。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考察,第一站走进校史馆。  1948年创办于河北西柏坡,1949年随党中央迁入北京,育英学校承载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  “让每一位育英学校的学生牢记学校的光荣历史,铭记党的关怀,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浸润心田。  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清晨,迎着灿烂的朝阳,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学生排成整齐队列,挺起胸膛,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5年多前的场景,许多同学记忆犹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考察时,用老校长的一段往事教育孩子们:“新中国成立当天,在当时还是澳葡管治的时候,杜岚老校长毅然升起了五星红旗。这种强烈的爱国心和勇气,是一个带有标志性意义的爱国主义表现,也映照出澳门广大同胞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岁看到老,我们培养爱国主义也从小开始”,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经常到内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学好历史,学好中国的历史”。  立少年之志,筑信仰之基,迈好“人生第一步”。  2025年3月28日,在“壮蒙一家亲 共筑中国梦”手拉手主题云队会上,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四(1)中队队员通过网络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第十二小学四(9)中队队员一起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回想起自己当年入队时的情景:  “记得入队时心怦怦跳,很激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是一种荣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2020年7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强调“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亲自关心,亲自指导,亲自推动。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全社会要重视少先队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和保障,为少先队员健康成长和少先队事业发展创造条件。”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制定出台,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文件。新时代以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团教协作、社会协同的新时代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2024年9月30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向英雄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彭山区烈士陵园举行,少先队员在仪式上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新华社发(翁光建 摄)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2024年5月30日,在来自全国56个民族400多名少先队员的注视下,一面曾“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冉冉升起。  鲜红的旗帜,希望的星河,闪耀着亿万少年信仰的光芒。  “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春回大地,北京永定河畔绿意盎然。  2025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同少先队员们一起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在万物生长的时节,种下绿色的希望。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13年同少年儿童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从小就给它扶正了”“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我们共同给树苗浇水,实际上也在为你们浇水”……一句句亲切的叮咛,深情寄望一株株“小树苗”早日成为栋梁之材。  2025年4月25日,西藏那曲市小学生在植树。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亿万家庭和谐幸福,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大计。  “坚持德育为先”“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让孩子们跑起来”“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从小培养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从节日里的问候祝福,到在地方考察时的悉心教诲,再到尺素传情的殷殷期许,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不可辜负的希望。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走进最困难最脆弱的儿童群体。  “习爷爷来看我们了!”正在排练迎春节目的孩子们纷纷围了上来。总书记蹲下身,疼爱地抱起一名小朋友。  看到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教育的目光“更多投向墙角处不起眼的苔花”。  石柱县中益乡地处武陵山区,山高沟深、土地贫瘠,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中益乡小学。  “‘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2024年11月21日,在地处乌蒙山区的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亮岩小学,学生在供暖的教室内学习。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既需要公平的机会,也需要良好的环境。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到河北正定任职后不久,就对全县学校危房进行了普查。在之后的一次实地调研中,发现还算富裕的北贾村,小学校舍却很破败。  “就你们村的条件,不应该把小学搞成这个样子,完全有条件把学校好好改善。”习近平同志责令村干部限期维修,临走时强调,“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孩子们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于心。  2024年6月18日,在青海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  总书记先后走进食堂、宿舍、教室,关心学生们的饮食、住宿、学习情况。看到宿舍盥洗室内,洗衣机、吹风机一应俱全,总书记关切地问“冬天都有热水吗”,强调要“全天候供应热水,保证孩子们的洗漱”。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2024年6月18日,学生在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打篮球。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  在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致贺信,激励广大少年儿童工作者“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在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深情寄语,要求共青团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制定《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从顶层设计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撑牢孩子们的“保护伞”;出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少年儿童构建更包容、更优质的教育生态……  2025年4月24日,在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带领学生晨跑。新华社记者 徐宏岩 摄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全方位护佑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  家住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的普巴拉姆、普布次仁姐弟俩,珍藏着一张同习爷爷的合照。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姐弟俩的家,同大家围坐聊天,亲切询问孩子们的梦想。  “我长大以后要考大学,然后成为一名医生。”姐姐普巴拉姆说。弟弟普布次仁则想成为一名运动员。  在总书记的殷切鼓励下,姐弟俩勇敢地追梦、圆梦。  2023年,普巴拉姆考入林芝市第一中学,向着她的“医生梦”稳步前行。普布次仁则被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录取,朝着“职业运动员”的目标迈进。  2024年9月27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采取“藏加模式”教学的五年级一班的藏语文课上,准木周老师指导藏族学生以家乡草原风物为主题写作藏语文作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实验室。得知学生们正在研发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总书记十分高兴,叮嘱孩子们:“你们的小卫星发射时别忘了通知我一下。”  三个月后,孩子们在自己设计研制的科普小卫星发射之前,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  “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总书记在回信中这样勉励大家。  2024年5月30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在迎“六一”活动上观看机器人舞蹈表演。新华社发(庄歌尔 摄)  以梦为笔,少年绘就美好未来。  难忘同习爷爷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的那次会面,聋哑女孩王雅妮铭记总书记“好好学习、学业有成”的嘱托,将青春绽放在特殊教育的三尺讲台上,帮助更多残疾儿童实现梦想;  犹记得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读书时向习爷爷汇报参加网球比赛的经历,热爱运动的米增昊牢记总书记“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你最能发挥的方面,争取做最好”的勉励,在大学期间加入了网球校队,将这份热爱保持至今;  以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获得习爷爷称赞的大凉山女孩吉好有果,唱着歌走出了大山,登上了成都大运会开幕式舞台,希望带领更多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  ……  2025年3月25日,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中心小学学生在跳芦笙踩堂舞。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少年之梦,更是中国之梦。  “我看到你们,就想到了我们民族的未来。”  201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同各族少先队员、老少先队工作者们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面对孩子们热切的目光,总书记的话温暖而有力——  “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  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21年6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灯光璀璨。  习近平总书记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以党内最高荣誉礼赞功勋楷模。少先队员向勋章获得者献上美丽的鲜花,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两天后,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代表面向天安门,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深情祝福,作出庄严承诺。  “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2021年7月1日,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师生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新时代少年儿童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向前进。  文字记者:丁小溪、董博婷、王鹏、齐琪  海报设计:李梦帆  统筹:金小茜、张惠慧、马晶、王宇轩、孟洁

2025-05-26 21:05:03
新闻图片
【央视快评】追求卓越 开拓创新

  “120年来,复旦大学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光荣的爱国传统和优良的校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产出了许多原创性成果,在国家建设和民族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追溯复旦大学建校以来的光辉历史,高度评价复旦大学的办学理念、精神特质和社会贡献,对复旦大学在新征程上追求卓越、开拓创新提出殷切期望。总书记的贺信,为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我国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挺膺担当、奋勇前行。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20年来,复旦大学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培养了近50万栋梁之才。“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苏步青、国学大师陈寅恪、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一代代复旦人在科学探索中勇攀高峰、在文化长河中钩沉索隐、在文明传承中守正创新,创造出了累累硕果。  踏上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明确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复旦大学作为国家教育重镇、科技高地、人才摇篮,要深刻认识到办好大学、培养人才对推动国家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要着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复旦大学要“深化教育科研改革,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为复旦大学指明了奋斗目标、改革要点、行动方向。复旦大学要继续秉持“敢为天下先”的基因和追求,高举改革旗帜、坚持破立并举、勇当创新尖兵。要以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为主攻方向,推出更多首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要持续深化人事制度、评价制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加快形成新格局,展现新作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复旦大学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推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一方面,要在科技创新“硬实力”上突破壁垒,坚守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要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另一方面,要在哲学社会科学“软实力”上深耕厚植,巩固复旦大学文科重镇地位;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突出创新发展,协同各学科运用新方法新工具,提升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参与引领学术范式变革能力。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教育战线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培养更多兼具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贡献。央视评论员

2025-05-26 21:05:01
新闻图片
【讲习所·文脉华章】习近平:要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国际在线

【本期导读】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洛阳考察调研。在龙门石窟,他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叮嘱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近年来,习近平先后考察了中国四大石窟。对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血脉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习近平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在国际社会眼中,这些中华文明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创造力与包容性,也体现了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本期“讲习所”带您一起循着总书记的足迹,领略中华文明的包容与自信。监制:苑听雷、戴爽、金近策划:张倩楠文案:任丽君编辑:娄珂馨视觉:陈佳杰校对:位树理

2025-05-25 21:49:56
新闻图片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总书记重要指示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壮大社会主流价值,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 杨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饱含期许。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跟党的步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河南焦作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书记、站长 张冬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目共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才能凝聚起群众力量,让文明新风浸润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 薛峰:理想信念教育是铸魂育人的“总开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筑牢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国网黑龙江电力漠河供电公司北极供电所所长 吕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继续坚守初心,忠诚奉献于电力事业,全心全意当好百姓生活的贴心电工、乡村振兴的电力先锋,全力守护好祖国北疆的万家灯火,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西城支队府右街特勤站站长 焦云龙: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建设者,只有大家一起创新实干,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承诺。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林占熺: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是凝聚民族共识、激发奋进力量的关键支撑。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国家科学事业,大家怀揣着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

2025-05-25 21:49:56
新闻图片
习言道丨习近平拦下的半碗剩饭

  中新网5月25日电 题:习近平拦下的半碗剩饭  “我们都当过农民,应该都知道,一粒米就是一滴农民的血汗,不容易啊!”  上世纪90年代,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因半碗剩饭与秘书陈承茂展开了一场“谈心”。  那是一个周日的早上,因为上午要加班,陈承茂就到习近平同志家和他一起吃早饭。他们煮的是稀饭,两人各吃完一碗后,锅里还剩了大半碗稀饭。  收拾餐桌时,陈承茂不经意地把锅里的剩饭端起来,往厨房方向走去。习近平同志见状马上问:“你要干嘛?要倒掉吗?”  “我们每天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也许你今天把这半碗稀饭倒了,别人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敬畏的事情,别人不知道我们就可以做吗”……习近平同志这样对陈承茂说,他还当即表示,中午不去吃工作餐了,回来再添把米,把剩下的这点饭吃掉。  经历过穷苦日子,从“吃不饱、饿肚子”岁月走过来的习近平同志,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本色。  在河北正定,他把一间平房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一条用旧衣服拼接成的褥子补丁摞补丁,还舍不得扔;在福建宁德,他要求办公室、宿舍不做一点翻新装修,一辆有着十多万公里里程的上海牌老轿车陪着他跑遍闽东大地;在浙江,他要求改进和规范公务接待,不得搞层层陪同,推行自助餐或者便餐、快餐;在上海,他强调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权力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这“五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厉行节俭。到河北调研时,吃的是大盆菜;在视察内蒙古边防哨所时,与边防战士一同拿着餐盘排队取餐;回陕北梁家河,在老支书家与大伙一起吃家常便饭,执意交上餐费;对于出国访问,多次指示要精算代表团饭店入住天数,能省则省,不要浪费,住地不要豪华。  “过去穷,问吃饭了没有,都是问喝汤了没有?吃不了几顿干的。”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忆起往昔。  他继续说道:“勤俭节约的习惯应该保留下去。我家里到现在啊,盛在碗里的,一个饭粒都不能丢了。”  勤俭之风,从习惯中养成,习惯始于生活点滴。对于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他勉励领导干部,“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  “一个人蜕化变质往往是从吃喝玩乐起步的。”  “有的人认为,吃吃饭、喝喝酒是人情世故,觉得抹不开面子。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是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  这些重要论述,鞭辟入里,语重心长。  近日,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党中央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作了修订,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雷宇竺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编辑:曹子健】

2025-05-25 21: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