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揭阳,注册
新闻图片
博物致知丨长忆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之美,自古以来引得无数文人泼墨挥毫,留下千古诗篇。楹联大家黄文中曾为其写下“西湖天下景”的绝妙一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8年前,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从这副楹联中提炼出八个字,向世界介绍西湖的风光。“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着江南的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如果说,历代疏浚治理让西湖独特的古韵能够沉淀至今,那么始于2002年的西湖综保工程则让西湖焕发出了全新神采。这一年,是习近平履职浙江的第一年,他考察杭州的第一站,就选在西湖。从那时起,习近平同志就将西湖的保护与开发提升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并提出建设西湖博物馆。他曾说:“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的灵魂,西湖是杭州的生命线。”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召开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将这里的山水介绍给全世界。“千百年来,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世界,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湖山常在,情缘永驻 。西湖千年的风雅化入四时景色,蕴藏于亭台楼阁。而美丽动人的传说,还在继续书写着。监 制丨耿志民制片人丨杜晓东 吴璇编 导丨张碧琦记 者丨张碧琦 王爽摄 像丨韩星 刘晨阳配 音丨董萌萌剪 辑丨王立国 严佳包 装丨翟锦羽校 对丨张晓萌素材支持丨张力 施杨 金良 吴永盛 肖奕叁制 片丨杨波 刘霄 毛卉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2024-05-19 10:24:02
新闻图片
博物馆,架起文明交流互鉴之桥

博物馆,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出国访问时,习近平总书记常常走进博物馆,了解不同文明的独到之处;外宾来访时,习近平总书记同他们一起参观博物馆、展览,共赴文明之约。琉璃晶莹剔透、花纹装饰繁复。这件收藏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的琉璃盘,见证了一千多年前中西方文明的多样与交流。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的价值。博物馆中,珍藏着多姿多彩的文明成果,诉说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春色满园,皮球翻飞,淑女蹴鞠……这幅中国苏绣作品,记录了一段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往事。如今,这幅苏绣在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展示。它的故事展现出中国古代蹴鞠与现代足球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和很多其他博物馆的藏品一样,见证了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崭新篇章。元青花,中国古代青花瓷中的精品。它的诞生源自中西方文明的互鉴与发展。博物馆里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不同文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也展示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延绵的时代长河与交错的城市光影中,博物馆静静矗立,回望历史、面向未来,沟通世界、传承文明。总策划:袁炳忠策划:李拯宇出品:孙志平监制:米立公统筹:李薇、吕馨慧编导:牛小溪、李小卉配音:王帅龙记者:陈昌奇、逄杰、赵英博、饶饶、喻珮、刘紫玄、陈俊侠、姜雪兰、陈斌杰报道员:骆羿杉、王露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

2024-05-18 21:27:35
新闻图片
绿色情缘

从黄土地走来的习近平,对绿色格外珍视。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江河湖泊到草原荒漠,从湿地森林到青山沃野,一路思考,一路叮嘱,习近平总书记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方向。美丽中国,江山如画,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情之所系,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来源:人民日报新媒体本期编辑:刘杰、石磊

2024-05-18 21:27:35
新闻图片
博物致知丨跟着总书记“打卡”博物馆大学校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国家文化客厅和文化名片。“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在各地考察调研时多次走进博物馆,对博物馆建设提出一系列要求,为文博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跟着总书记的足迹,“打卡”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统筹:李琳杨格  策划:李婷  设计:汪婉莹  校对:陈学德  素材来源:新华网、人民网、首都博物馆官网、西安博物院官网、赤峰博物馆官网、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殷墟博物馆官网、运城博物馆官网、三星堆博物馆官网、视觉中国

2024-05-18 21:27:35
新闻图片
博物致知|博物馆的神奇动物里,藏着“何以中国”的密码

这届年轻人“文化血脉觉醒”,爱上逛博物馆。博物馆里,神奇动物一眼千年,吸引着年轻人去一探究竟。它们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独特印记。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一起打卡博物馆里的神奇动物,探寻“何以中国”的密码。红山文化·玉龙 资料图它们,亲眼见证“最早的中国”中华文明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斗,又如重瓣花朵;千百年来,华夏子孙秉持着与自然共处的生存之道,将现实与想象中的万物生灵深深地刻入文明进程。5100年前的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2023年底至今年初,故宫博物院藏的这件玉龙在南京博物院推出的《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中占“C”位,备受年轻人的追捧。玉龙头部雕琢,梭形长眼微微凸出,单阴线勾出了“眼线”,嘴巴长长向前凸,飘逸的长鬣如同在风中飞舞,极富动感。中国考古学会大运河考古和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林留根介绍,这件C型龙是史前红山文化的崇拜物,也是中华龙文化的源头之一。良渚文化·玉琮王5000年前的玉琮王,是浙江省博物馆的“超级网红”。玉琮王出土于良渚遗址,内圆外方,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重、最大、做工最精美的一件。玉琮王上雕刻着良渚文化象征的神徽,双目圆睁,神态威猛,仿佛记录了戴着面具的巫师骑着神兽作法通天的瞬间,体现了良渚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林留根说,玉琮王的良渚神徽,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证据。夏·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3500年前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顶流”。它器身用贵金属青铜铸出主体框架,略微拱起的弧形铜胎上,镶嵌着数百片绿松石,神奇绚烂。它的发掘地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都城,牌饰上,绿幽幽的“眼睛”见证了“最早的中国”。它们,带你感受先秦的恢宏磅礴时间的长河一泻千里,连绵不绝。当人们开始追溯历史的源头,激荡的先秦时期映入眼帘,在这个时代中,先祖们创造了让后世流传称道的中华文明。3200年前的商代妇好鸮尊,是河南博物院“宝藏中的宝藏”,因内壁刻有铭文“妇好”二字得名。鸮是古代对猫头鹰类鸟的统称。在商代,猫头鹰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她多次领军,征战沙场,战功卓著。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介绍,妇好鸮尊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尊,是妇好能征善战的体现,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的物质证明。古蜀·青铜鸟形器3100年前的青铜鸟形器,再现了古蜀人的独特审美,寄托了他们遨游九天的梦想。2023年9月,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鸟形器在网络上一亮相,就引发了网友们的赞叹和猜测:“三星堆先民真的很爱鸟”“天鸡?还是凤凰?”战国·错金杜虎符2300年前的战国错金杜虎符,让人穿越历史,感受战国时期沙场秋点兵的磅礴气势。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错金杜虎符是一只霸气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虎符上刻着:“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共9行40字,写明了虎符的用法和调兵范围。使用的时候,虎符必须左右两半严丝合缝地对合在一起才能起效,这也是“符合”一词的来历。秦·铜车马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2200年前的秦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銮驾的一部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专家介绍:“铜车马是根据秦始皇出巡车队中‘五时副车’的形制,以实用马车的1:2比例制作,真实再现了皇帝御用马车的形制、结构、外形和装饰,让人们遥想皇帝銮驾出巡的盛况。”它们,重现海纳百川的汉唐气象汉唐时期,国家安定,文化繁荣,文明融合互鉴,这样海纳百川的气象,在博物馆神奇动物里,也有表达。2100年前的西汉熊足铜鼎,诉说了舌尖上的中国智慧。西汉· 熊足铜鼎“铜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河北博物院的熊足铜鼎出土于汉景帝刘启之子刘胜墓。它是2100多年前的“高压锅”,当鼎盖严丝合缝密封在一起,蒸汽被牢牢锁在鼎中,不仅时间短了,烹饪出来的美食更加软烂。2000年前的错金银铜牛灯,环保,无烟。东汉·错金银铜牛灯南京博物院的错金银铜牛灯让这届年轻人见识了老祖宗们的环保理念。当灯火点燃,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从而被净化,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1500年前的北朝马头鹿角形金步摇见证了民族融合。北朝·马头鹿角形金步摇一步一摇,顾盼生姿。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马头鹿角形金步摇BlingBling的,马头形基座延伸出鹿角枝杈,尾梢缀有桃形金叶,造型华贵逼人,更添心思,少了一分俗气。据考证,这是北朝时期鲜卑的遗物,马头鹿角的造型,把鲜卑人爱美天性和游牧民族的特色完美融合。唐·三彩釉陶载乐骆驼1300年前的唐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展示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气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它们,镌刻宋元明清的中式美学思想宋元明清时期,中式美学思想被浸透在方方面面。不管是元代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明代的金蝉玉叶,还是清代的金瓯永固杯……镌刻着先祖们的审美思想。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700年前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东方美学的极致表达。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了让观众360°无死角观看,一整个展厅,只展示这一件。500年前的金蝉玉叶鸣唱跨越时代的美。明·金蝉玉叶金蝉玉叶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是500年前贵族女子发髻上的一件时尚单品。在《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大展上,它也是“网红文物”之一。形神毕肖、金光闪耀的蝉栖憩在玉叶上,它嘴巴微张好似在奏鸣,玉叶叶脉分明,细薄呈凹弧状,经鉴定金蝉含金量达到95%,而蝉翼厚度仅为0.2毫米,工艺精致且繁复。清·金瓯永固杯280年前的清代金瓯永固杯,有着四海归一、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它是故宫博物院的瑰宝,乾隆年制,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金银器史上的巅峰之作”,“难得一见的无价之宝”。悠悠中华,文脉传承不息,何以中国,尽在博物馆中。(除标注外,图片均来源于“视觉中国”)出品现代快报/现代+监制郑春平策划孙兰兰 常毅统筹周晓翔 彭飞 陈渊 胡寒编导鲍紫媛记者胡玉梅后期王晗天编辑:张宇 李蔚蔚 蒋文嘉

2024-05-18 21:27:35
新闻图片
博物致知|“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学习使我们永葆活力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宣传主体,博物馆连接着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他特别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多年来,如何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并持续关注和推进的方向。2014年2月,总书记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了解由670多个文物组件展现的北京历史画卷。在“燕蓟神韵”“国际都会”等展区,他认真仔细观看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并不时同专家交流讨论。总书记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图为广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内收藏的东汉晚期的波斯陶壶。2017年4月,在广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总书记步入青铜之光、土火之韵、碧海丝路等展厅,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和域外文物,了解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史。在这里,总书记强调,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2022年7月,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总书记鼓励文博工作者们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他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在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使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更好地发挥作用,走向人民、融入国家建设和发展之中,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的题中之义。早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明了“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方法路径。他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等一系列思路,强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博物馆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技手段,使很多馆藏珍品、经典巨著、历史遗迹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以多媒体视觉影像,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视听感受。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自2022年初在湖南省博物馆试运营起,就引起热烈反响。该动态展以三维建模方式复原历史文物,通过独特的舞美设计和艺术表演,生动重现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轪侯夫人辛追秉承夫志,教子成才、保家卫国的故事。当无声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澎湃热烈、鲜活动人的生动场景里“活”了起来,人们对于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伟大和精髓便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看完《一念·辛追梦》后,有长沙市民感慨:“无论什么时代,爱国、爱家都是最宝贵的品质。”还有观众称:“现场看完,现场写观感,怕回去忘了此刻的震撼。”“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总书记用一个“活”字,道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方向和目标。新时代,国风浩荡,文脉不息。放眼全国各地,博物馆“科技+文物”沉浸式体验赢得叫好声不断,舞台剧等艺术创作热潮迭起;文旅文创产品频频“出圈”……“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新形式、新探索不断涌现。在全新技术支持下,敦煌莫高窟实现了窟内文物窟外看的新体验。在敦煌莫高窟,游客拿起手机,打开AR地图,便能看到九色鹿从壁画中“飞身而下”;在春晚舞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完美激活古老画卷《千里江山图》与现代人物之间的情感连接,再现祖国锦绣山河;在故宫博物院,文具、日用品、服饰、包袋等文创产品,带着故宫文化,从馆舍天地走进千家万户……“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用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我国文博事业必将“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感悟中华文明中澎湃文化自信,为赓续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监 制丨王敬东主 编丨李璇编 辑丨孙晓媛视 觉丨陈腾 张紫曦校 对丨刘禛 孙洁 宋春燕 毛长志 梁雅琴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2024-05-18 21:27:35
新闻图片
第一观察|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总书记提出新要求

查看详情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在重要指示中,总书记既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又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肯定一条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快车道,意味着发展速度快:2012年到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约10.6%;2012年到2019年,国内出游人次实现翻番。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也是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快车道,也意味着发展方式别具一格:在中国,旅游是人民群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方式,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深刻阐释——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指出“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在山西云冈石窟,强调“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在河南新县的民宿店,赞许“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特色突出、前景广阔。在重要指示中,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肯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坚持三个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发展有着深刻认识和丰富实践。在《之江新语》中,他就写过一篇《重视打造旅游精品》的文章,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要求我们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如何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此次,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旅游发展要坚持的三个原则:守正创新——守正,守的是“基本盘”。绿水青山、历史文化、优质服务……这些都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必须始终守护。创新,则是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只有开动脑筋,大胆求变,才能实现传统旅游业态、产品和服务的全面升级。提质增效——鼓励创新,也要防止“一哄而上”。旅游创新的目的应始终围绕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如何将有限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创造更多旅游精品、名品?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让更多人受益?关心旅游“发展了什么”,更要注重“有什么效果”。融合发展——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更多领域正与旅游相加相融、协同发展。科技、教育、交通、体育、工业……越多融合,越有助于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  统筹五对关系三个原则之外,总书记还强调统筹五对关系,体现了对旅游发展过程中若干重大关系的深刻把握。统筹政府与市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既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好政府在优化旅游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统筹供给与需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人民的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趋势,这就要求旅游业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保护与开发。开发是发展的客观要求,保护是开发的重要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开发,才能促进旅游的快速发展。只有积极有效的保护,才能保证旅游的健康发展。统筹国内与国际。做强做优做大国内旅游市场之外,提升中国旅游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求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发展好入出境旅游。统筹发展与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将安全作为检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生态安全底线、意识形态安全底线。  明确五项任务有党中央高度重视,有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有老祖宗和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丰厚资源,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建设旅游强国。在重要指示中,总书记还提出旅游业的五项使命任务: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从个体层面看,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发展旅游,就是要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让生活更加美好。从社会层面看,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旅游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既关注旅游的经济作用,也关注其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从国家层面看,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只有进一步发展旅游,才能更好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在“双向奔赴”中交流文化、增进友谊。这五项使命任务,是总书记对于旅游业作用的深刻总结,也是总书记对旅游业未来的殷切期许。策划:张晓松主笔:徐壮编辑:朱思明、张惠慧新华社国内部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2024-05-18 21:27:35
新闻图片
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推出“秦汉文明”系列展览,举办“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开展“千年秦汉 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活动……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全新亮相,吸引着慕名而来的观众。  “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博物馆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近年来,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我国各类博物馆不断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展现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研究、展示、教育、交流等作用,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西安博物院考察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着各类博物馆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分享了3个小故事,分别是六朝博物馆的建设故事、‘最美落地窗’的走红故事和小小讲解员的志愿故事。”江苏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一边带领着南京市赤壁路小学的少先队员参观,一边向他们介绍。  “‘最美落地窗’里有什么故事?”“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文明传承者?”面对学生们的提问,宋燕详细地一一回答。  “位于博物馆三楼的落地窗,可以远眺新街口、鼓楼,是观赏南京城市美景、感受历史文化的窗口,吸引很多人不远千里而来。”宋燕说,“一扇落地窗的走红,也启示我们,博物馆要建好和公众沟通的纽带桥梁,成为公众感知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让文化得以传承、创新得以激发。”  博物馆,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历史长卷、一座文明交融的文化桥梁、一本翻不尽的未来之书。  洹河之畔,位于河南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和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在这座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考古类博物馆中,近4000件套文物集中公开展示,其中3/4以上文物首次亮相。  集中展示23辆出土马车,展现着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景象;觚爵鼎尊、钺刀戈矛等亚长墓出土的文物,记录着3000多年前商代将军的戎马一生;110余片精选的刻辞甲骨,传递着卜辞中蕴藏的珍贵历史信息……“这个博物馆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考古类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传播考古工作和价值,彰显了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为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从大中型博物馆到小型博物馆,从国有博物馆到民间博物馆,我国博物馆的种类不断丰富。博物馆,是文化的“存储卡”,更是历史的“解码器”、精神的“助推器”。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全国博物馆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建成开放;全国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次。  仿汉石阙大门、汉墓保护展示厅、文物陈列厅……位于广西合浦县中山公园内的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迎接着来自各地的热情观众。  “这件出土于合浦汉墓的东汉波斯陶壶,无论造型、做工还是釉色,都与我国汉代绿釉陶壶风格明显不同,而与幼发拉底河畔的塞琉西亚遗址所出土的同类器物极其相似,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通商贸易的重要物证,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在“珠光帆影——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80后讲解员王冬琳热情地讲解着,一旁的游客细细观察眼前的文物,听得十分专注。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林娟说:“这些年我们不断完善展陈、丰富活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民族和平发展、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  精美的文物、宏阔的展馆,展示历史的波澜壮阔、文明的博大精深。多元的展览、丰富的活动,呈现着博物馆锐意进取、蓬勃发展。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承德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中,《避暑山庄全图》被放置在展厅显著位置,这是一幅描绘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鼎盛时期的全貌图。  “避暑山庄文化的精髓就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所创新,将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儒释道文化等不同文化融合发展,这对当下都有启示意义。”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院长孙继新说。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各类博物馆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注重文物价值挖掘、文化遗产活化。  走入广东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仿佛置身细致精巧的岭南园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紧凑地布局在方寸之间。时时有悠扬的曲声入耳,循声兜到园子中央,飞檐脊顶的广福台上,一对盛装的男女演员,唱着粤剧经典选段《花田错会》。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张胜说,广福台的演出面向社会“张榜招贤”,调动民间的力量,更好地传承发展粤剧艺术。  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中,人们总能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来”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博物馆的发展,正不断赋彩社会经济,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治国理政理念和思维的宝库。  依托三苏祠三苏家风文化和展陈资源,四川眉山开展了“三苏家风进万家”巡展活动。巡展以流动展馆的形式,配套开展三苏家风家教讲座、三苏文化有奖问答等活动,让三苏优良家风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  全面挖掘三苏家教家风、家国情怀等精神内核,推出舞台剧、讲座、纪录片、短视频、诗词会、文创产品、研学课程……如今,苏门“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好家风代代传承,苏轼母亲程夫人“不发宿藏、不残鸟雀”的家教典故口口相传。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我们将大力传承和弘扬三苏文化,大力推动三苏祠的保护利用,在文化传承发展上继续探索,出新出彩。”  在博物馆,历史文物并不只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陈酿,更传承着文化血脉,和我们身处的时代紧密相连。  鸣沙山下、宕泉河边,甘肃敦煌莫高窟静静伫立。黄沙漫天、驼铃声声,敦煌文化凝结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粹,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  运营国内首座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成立国内目前唯一的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初步建成具有行业示范和影响力的“安全管理平台及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保护好敦煌这座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样本,几代敦煌人呕心沥血、接续坚守。这颗“大漠明珠”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敦煌研究院将为所有洞窟、壁画、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实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传承传播中华灿烂文化。”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以展览、展演和艺术交流等形式,频频现身国际,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珍贵的馆陈文物,无声地展示着荆楚文化的风韵魅力。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锭……文明古国的厚重历史,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在一件件文物身上留下痕迹。将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建鼓等数十种古乐器复制件同台演奏,以八音和鸣演绎古代楚国文化艺术、风俗民情,首演于1983年的《编钟乐舞》,近年来一次次回响在国外舞台。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说:“作为文化遗产工作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我们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博物馆,是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场所。  据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透露,中法将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与秦始皇帝陵木质遗存和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这也意味着,中国秦始皇帝陵与法国巴黎圣母院,在文化遗产领域有了很好的联动。  双方将开展包括木材树种鉴定、保存状态评估、劣化机理、保护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同时开展土遗址耐久性和稳定性、制作工艺、病害识别评估及损害机理等研究。双方还将利用本次合作,共同培养文化遗产科技保护的青年人才。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通过藏品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教育、宣传推广、合作出版等,中国博物馆和国外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十三五”时期,全国共举办近300个文物进出境展览,“中国青铜时代艺术展”“古埃及文明大展”“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等展览引发国际社会热议。博物馆,成为我国文化外交的“金色名片”。  这是龙和百合花的相遇。一块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300多年的法国怀表,静静躺在故宫文华殿展厅,成为中法交往交流历史的见证。怀表表盘中心金色百合花图案为法国王室标志,表壳中央开光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像,机芯内摆轮保护罩镂雕一条中式五爪龙。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通过约200件文物精品,向观众诉说着百年间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政治交往史,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  通过合作办展、国际论坛、人才交流等与各国文博界不断加深交往,是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的有效方式。据介绍,故宫博物院将持续深入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拓宽中国声音的音域,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博物洽闻、融古通今,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2024-05-18 21:27:35
新闻图片
【博物致知】习言道|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4-05-18 21:27:35
新闻图片
时政微纪录丨老友再会!习近平与普京在北京的一天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初夏时节,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普京总统举行会谈,并共同出席一系列重要活动。当晚,两国元首还在中南海小范围会晤,散步夜话、临水品茗,畅谈时事、共叙友情,为中俄友好交往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

2024-05-18 21: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