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揭阳,注册
新闻图片
时政新闻眼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如何跑出加速度?习近平这篇主旨讲话指明方向

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2年12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决定,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时隔一年半,习主席在这次主旨讲话中强调,要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中国和阿拉伯朋友北京再相聚,有哪些看点?对于“跑出加速度”,习主席明确了怎样的路径?《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08:34△视频:习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01盛会:大国外交的“中阿时间”5月30日上午,北京钓鱼台芳华苑内,中国和22个阿拉伯国家国旗以及阿盟旗帜相映成辉。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在这里举行。△钓鱼台芳华苑。(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部长级会议,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的长期机制和例会安排,每两年在中国或阿盟总部或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轮流举办一次。进入新时代以来,2014年6月、2018年7月,第六、八届部长级会议先后在北京举行。那两次会议的开幕式,都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主席在开幕式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现场的集体合影区。(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今年是第十届部长级会议,阿拉伯朋友再聚北京。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阿盟秘书长盖特,以及22位阿拉伯国家代表团团长共赴这一场盛会。△会议开始前的主席台。(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这次会议,有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是恰逢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2004年1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位于埃及开罗的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共同宣布成立中阿合作论坛。20年来,论坛建立起部长级会议、战略政治对话、改革发展论坛、能源合作大会等19项重要机制,发布了85份重要成果文件。△会议开始前,现场正在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这次会议,也是首届中阿峰会成功举办之后,中阿合作论坛首次召开部长级会议。2022年12月,首届中阿峰会在沙特利雅得举行。习主席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峰会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此次会议,对落实中阿峰会成果、加快推动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5月29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举行仪式欢迎埃及总统塞西访华。图为欢迎仪式现场的少年儿童。(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在当天的开幕式上,巴林、埃及、突尼斯、阿联酋4位阿拉伯国家元首和阿盟秘书长分别致辞。除了出席开幕式,4位国家元首这次来华也是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一组重量级的访问,也恰逢双边关系的重要节点。今年是中国和巴林建交35周年、和埃及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和突尼斯建交60周年、和阿联酋建交40周年。△5月30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同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会谈。这是会谈开始前的现场。(总台央视记者鄂介甫拍摄)02“亲切”:继往开来写新篇在5月30日的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深化合作、继往开来,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的主旨讲话。读懂这篇重要讲话,需要把握3个关键词——“亲切”“务实”“公正”。在讲话的开篇,习主席说,“每次同阿拉伯朋友相聚,我都倍感亲切。”“亲”“亲切”“亲近”,这是习主席经常向阿拉伯朋友谈起的感受。△会议现场的发言席。(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2014年,在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主席说,“同阿拉伯朋友见面,总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这种亲近感缘于我们对待彼此的热情和真诚,也是缘于中阿两个民族的长期交往。”2016年,习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演讲,引用了《管子》中的一句话:“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他说,“来到阿拉伯国家,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有一种亲近感。”2018年,在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主席再次表示,“中阿两大民族虽相隔遥远,却亲如一家。”△现场媒体区。(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亲切”,传递的是情谊。在2022年的首届中阿峰会上,习主席首次提炼了“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亲切”,表达的是期许。在这次开幕式的讲话中,习主席表示,中方愿同阿方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紧密协作,把中阿关系建设成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标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样板、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探索全球治理正确路径的表率。△与会代表在现场合影留念。(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在开幕式上,习主席还宣布了一个重要信息:中方将于2026年在中国举办第二届中阿峰会。他表示,“相信这将成为中阿关系又一座里程碑”。在中阿双方共同努力下,这次部长级会议签署了《北京宣言》《论坛2024年至2026年行动执行计划》等合作文件,取得丰硕成果。03“务实”:深化合作开新局2014年首次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的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习近平主席就表达了中阿合作的基调和底色——“务实”。他说,我们要“用最明白的语言对话,用最贴心的方式合作”。“集体合作不追求轰动一时,而更看重打基础、谋长远的举措。”△5月30日开幕式现场,阿盟秘书长盖特在致辞。(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2022年12月,首届中阿峰会发表《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就双方在政治、经贸、投资、金融等18个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在那次峰会上,习主席表示,作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落实《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的第一步,未来3到5年,中方愿同阿方一道,推进“八大共同行动”,涵盖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8个领域。△与会代表在交谈。(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一年多来,习主席提出的推进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取得重要早期收获。这次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习主席表示,下阶段,中方愿同阿方构建“五大合作格局”,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这“五大合作格局”包括: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更具规模的投资金融格局、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更为平衡的经贸互惠格局、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中阿合作论坛的官方标志。(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当天,习主席还宣布了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包括中方将同阿方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空间信息等领域共建10家联合实验室,中方愿扩大自阿方进口非能源类产品特别是农食产品,未来5年将同阿方力争实现1000万游客互访,等等。从“八大共同行动”,到“五大合作格局”,中阿合作正在进一步走深走实,切实惠及双方乃至全世界人民。00:57△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愿同阿方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 推动形成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04“公正”:中东和平再发声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首访阿拉伯国家时,在阿盟总部发表了一场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在演讲中,习主席说,中东是一块富饶的土地。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这里迄今仍未摆脱战争和冲突。中东向何处去?这是世界屡屡提及的“中东之问”。少一些冲突和苦难,多一点安宁和尊严,这是中东人民的向往。△会议现场的旗阵。(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然而,在中东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去年10月以来,巴以冲突剧烈升级,人民遭受沉重苦难。习主席多次强调,这场悲剧延宕至今,是对人类良知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有所作为。这次会议前夕,外交部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透露,本次会议将就巴勒斯坦问题发出中阿共同声音。△外国媒体拍摄现场旗阵。(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5月29日,开幕式前一天,习主席在同埃及总统塞西会谈时,双方就巴以冲突交换意见。习主席表示,当务之急是立即停火止战,避免冲突外溢冲击地区和平稳定,防止更加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两国方案”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本出路。中方坚定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塞西总统表示,埃方高度赞赏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始终主持公道,坚持正义立场,愿同中方保持密切沟通,推动加沙地区紧张局势尽快得到缓解。△会谈中的塞西总统。(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在5月30日的开幕式主旨讲话中,习主席坚定表达了三个“不能”: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同时,他还强调了三个“支持”:中方坚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支持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这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联合声明》,发出了推动加沙冲突尽快平息、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的正义之声。01:14△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 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发表演讲时说,“民族复兴的追梦路上,难免会经历曲折和痛苦,但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以这次北京盛会为新的起点,中国将继续同阿拉伯朋友一道,弘扬中阿友好精神,团结共创未来,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主笔丨覃思记者丨李铮 李晋 彭汉明 鄂介甫视觉丨陈括 张晶

2024-05-31 09:32:54
新闻图片
新华社权威快报 | 习近平同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会谈

5月3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举行会谈。

2024-05-30 21:53:54
新闻图片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访华

  新华社快讯:5月3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举行欢迎仪式。【责任编辑:王頔】

2024-05-30 21:53:54
新闻图片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 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

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中东是一片发展沃土,但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中方坚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支持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监制丨申勇记者丨史伟 邢彬 赵婷摄像丨李铮 马超 段德文 郭鸿 石丞 鄂介甫 韩锐 刘琦 凌枫 曹亚星录音丨孙洋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责任编辑:程程

2024-05-30 21:53:54
新闻图片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未来5年将同阿方力争实现1000万游客互访

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中方愿同阿方设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加快智库联盟、青年发展论坛、大学联盟、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中方将每年邀请阿方200名政党领导人访华,未来5年力争实现1000万游客互访。

2024-05-30 21:53:54
新闻图片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愿同阿方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 推动形成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中方将同阿方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空间信息等领域共建10家联合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共建空间碎片联合观测中心、北斗应用合作发展中心,加强载人航天、民用客机等合作。监制丨申勇记者丨史伟 姚瑶 邢彬摄像丨李铮 马超 段德文 郭鸿 石丞 鄂介甫 韩锐 刘琦 凌枫 曹亚星录音丨孙洋资料丨赵婷©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责任编辑:王丹妮

2024-05-30 21:53:54
新闻图片
微视频|一路攀登向高峰

上天下地,入海登极。在泥泞中行走,在迷雾中摸索。把热爱变成事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学术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致敬一路攀登向高峰的全国9000多万科技工作者!策划:李拯宇出品:孙志平制片:樊华、秦大军统筹:刘佩编导:曹彦语记者:刘勤兵、宿传义、林凯、李帅、魏蒙配音:王帅龙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

2024-05-30 09:05:12
新闻图片
习言道|创新有为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十分关心科技工作者,为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力。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共同致敬中国科技工作者。

2024-05-30 09:05:10
新闻图片
心相近|元首外交的丰硕成果“正惠及两国人民”

看到新华社记者手中的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中国学生们的照片,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奥比昂脸上露出了笑容。“当时我们宣布捐建这所小学,是想表达我们对中国的情谊,还有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在访华前夕,奥比昂总统在总统府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深情回忆起2015年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我同习近平主席就两国合作深入交流,取得的丰硕成果正惠及两国人民。”奥比昂总统表示,中国是赤道几内亚的真诚朋友和可靠伙伴,习近平主席一系列重大倡议推动非中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深化,“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8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京同来访的奥比昂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赤几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举行会谈。友谊的种子播在心田里中国和赤道几内亚建交已逾半个世纪,传统友谊深厚。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同来访的奥比昂总统决定,将中赤几关系提升为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那次访华期间,怀着对中国人民兄弟般的情谊,奥比昂总统宣布赤道几内亚将在中国云南省金平县捐建一所学校。“2016年工程完工后,孩子们拥有了5层宽敞明亮的教室,曾是泥巴地的山坡也变成了操场。”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校长冉红艳说。如今,这所学校有来自中国16个民族2000多名学生就读,学校的特色展室里陈列着孩子们关于两国友谊的摄影、手工、绘画作品。五年级学生马紫仪说:“老师会向我们讲述学校历史和赤道几内亚的情况,还有我们和赤道几内亚的友谊”。“我们十分骄傲地看到,在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栽下的友谊种子,正在开花结果。”奥比昂总统27日在同云南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的师生代表举行视频连线时这样感慨。活动上,身着苗、瑶、傣、哈尼族等民族服饰的孩子们为奥比昂总统唱起富有民族特色歌曲,气氛欢快而亲切。奥比昂总统说,希望将来可以参访这所以“友谊”命名的小学。03:16“人才就是未来。这方面我们同中国有深刻的共识,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奥比昂总统在行前接受专访时表示。自1977年起,中国开始接收赤道几内亚留学生。为进一步深化两国教育合作、增进人民相互了解,两国在2015年4月关于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决定,中方“继续向赤道几内亚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两国“办好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2014年,赤道几内亚青年米拉格罗萨赴华求学。在位于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留学期间,她创办了一本名为《真实赤几》的杂志,用中文、英语和赤道几内亚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国家。2018年,奥比昂总统在赴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了解到这本杂志,对米拉格罗萨予以鼓励和支持。米拉格罗萨学成回国后,《真实赤几》杂志转型为媒体机构,得到赤道几内亚官方认证,上线了电子版并每日更新,内容也更为丰富,中国新闻比例大幅上升。“中国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在中国的所见所学改变了我的人生。”米拉格罗萨说,留学中国不但让她学到专业知识,更改变了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令她印象深刻,“我希望帮助更多青年了解中国”。5月17日,在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当地学生在孔子学院上中文课。2016年1月,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成立,像米拉格罗萨这样的青年多了亲近中国文化和到中国看一看的机会。21岁的大学生恩圭马回忆,小时候村子里来过中国人,向大家传授农业技术。“他们很友善,会教我说‘你好’‘再见’。”恩圭马说,从那时起,“一颗友谊的种子就播在了我心田里”。上大学后,恩圭马惊喜地发现学校里有孔子学院,便毫不犹豫报了名。他说:“我已经通过‘汉语桥’项目两次前往中国。中国对我来说代表着未来,毕业后我希望去中国深造,学习教育学。”中企承建的马拉博大学城将于2024年10月竣工交付,赤几国立大学的新校区就在其中。赤几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费尔南多·帕纳德斯·加西亚说:“我相信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会越来越宽,民众的心会靠得越来越近。”“像你们一样治病救人”“我长大后也要成为医生,像你们一样治病救人。”14岁的本哈明接受术后复查时,对第33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医生刘安文说。一个多月以前,本哈明因疝嵌顿疼得直不起腰,当时他正面临升学考试,父亲胡安心急如焚。听说中国医疗队医术精湛,胡安带着本哈明前往马拉博地区医院就诊。中国医生出诊不收费,但医院收取的20万中非法郎(约合人民币2391元)诊费成了一道坎,胡安只凑够了一半。得知这一情况,刘安文医生和他的中国同事以个人名义为本哈明支付医疗费,并为他实施腹腔镜手术。术后一天本哈明就出院了,几天后顺利通过升学考试。“中国医生太好了,我十分感激!”本哈明说。5月16日,在赤道几内亚马拉博地区医院,中国医生同当地同事一起检测样本。马拉博地区医院技术院长雷诺兹·翁杜瓦·特里略表示,中国医生不仅治病救人,还将腹腔镜手术、静脉穿刺等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麻醉科医生迪奥斯达达·巴塔帕说:“以前我们总感觉‘这个病人我治不了,得转诊,得转院’,但经过中国医生的培训,我和同事能独立处理的病案越来越多,我们更有信心去救治病人。”1971年以来,中方已向赤道几内亚派遣33批医疗队,共计600多人次。中国医疗队仁心仁术赢得赤道几内亚人民的信任和赞誉。2021年,奥比昂总统就中国医疗队派遣50周年视频致谢,向习近平主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敬意。2023年8月,在赤道几内亚中南省涅方市,中国援建的中国-赤道几内亚友好医院正式启用,有望大力改善当地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奥比昂总统在28日的会谈中表示,中国援非医疗队、帮助修建的中赤几友好医院等重要项目,造福了当地人民,成为非中友好的象征。2022年12月拍摄的中国-赤道几内亚友好医院。“我们国家建设正呈现出‘赤几特色’”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所在的比奥科岛西北部,伫立着一座弧形顶的银白色高大建筑,这是马拉博国际机场的新航站楼。走下飞机,不少游客会举起手机对着漂亮的航站楼拍照。这座中企承建的机场于2022年5月启用。“这座机场给了我们全新的视野,是我们的骄傲。”当地居民玛利亚说,旧机场很小,设施老旧,而新机场先进、美观,成为赤道几内亚的一张亮丽名片。5月15日拍摄的赤道几内亚马拉博国际机场。“我们国家的不少基础设施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我们非常放心。”赤道几内亚国家项目规划和跟踪办公室主任亚历杭德罗·米查·恩苏埃说。赤道几内亚前总理奥巴马·阿苏埃说,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已在非洲实施了大量促进当地发展的项目,大批非洲民众有着切身体会。在大陆大区最大城市巴塔市北部的小餐厅里,50岁的老板翁多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冒着冷气的啤酒,送到顾客桌上。供电平稳、冰箱能正常使用,对于翁多来说曾是一种奢望,而如今已习以为常。翁多说,自己和许多居民都受益于吉布洛水电站的修建。在中南省,维勒河河水从吉布洛水电站大坝中迸出又落下,隆隆水声震耳欲聋。中企承建的吉布洛水电站是赤道几内亚目前装机量最大的水电站,支撑大陆大区90%的用电量,让“市区路灯点不亮、家家自备发电机”成为历史。2018年12月,在吉布洛水电站上游调节水库的竣工仪式上,奥比昂总统亲自为项目剪彩并为中方人员授勋,以表彰他们为项目建成及赤几发展所作贡献。2023年6月拍摄的赤道几内亚吉布洛水电站大坝。28日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投资、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在中国的帮助下,我们国家建设正呈现出‘赤几特色’,就是把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亚历杭德罗·米查·恩苏埃说,同中国的合作让赤道几内亚和非洲有了团结振兴的希望和雄心。5月19日,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当地居民在中国企业承建的马拉博国家公园里散步。在2023年8月的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和“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3项务实举措,助力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事业。“习近平主席的倡议是非洲解决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将为包括赤道几内亚在内的非洲国家发展带来强大能量。”奥比昂总统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和非洲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当下,中非彼此都是对方的机遇。回望建交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和赤道几内亚始终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面向未来,中国将同包括赤道几内亚在内的非洲国家携手前行,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记者:王泽 吕诚成 陈杉 曾维 曾涛 曹嘉玥摄影:姚大伟 韩旭 董江辉剪辑:王沛

2024-05-30 09:05:09
新闻图片
习语品读|“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天天学习当今时代,国家的竞争、地区的兴衰、产业的更迭、人们的幸福生活,无不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一语道出科技创新的力量:“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撬动地球的杠杆”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表达。杠杆是物理概念,它通过找到合适的支点,可以用较小的力量来撬动较重的物体,起到放大作用力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以撬动地球的杠杆来比喻科技创新,揭示了科技创新巨大的影响力和变革作用。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力量。从石器时代的简单工具,到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当下,人类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大势,强调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出席重要会议活动到深入各地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我国创新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推动制定了一系列长远之策——“十四五”规划专列一章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行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的重要论断,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点明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4月,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专程参观了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希望重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抓住“牛鼻子”、下好“先手棋”、跑稳“接力赛”、勇闯“无人区”、拆除“篱笆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正是撬动科技创新杠杆的施力点与受力点。创新中国,坚定前行。这些年,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问题得到破解,增强了我们“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主动。我国创新资源加速聚集,科技的杠杆撬动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习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点赞的重大成就,不断刷新着科技创新的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一大批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新品种粮食作物充实大国粮仓,无人驾驶、卫星定位、机械控制等技术赋能智慧农业,农业发展迎来了更先进、更便捷的时代。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中国“智”造。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科技创新这根杠杆正在“撬动”我国乃至全球的进步与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监 制丨王敬东主 编丨李璇编 辑丨王卓婕视 觉丨陈腾校 对丨刘禛 孙洁 娄郝 李英卓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2024-05-30 0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