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习近平主席即将开启2025年首次出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周边谱写新的篇章。应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越南国家主席梁强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4日至15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5日至18日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同为亚洲近邻、发展中国家,友好情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守望相助,在奔赴现代化的道路上并肩前行。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各国领导人一道,把舵前行方向,夯实合作根基,推动中国与三国关系迈上新台阶,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新动能,推动建设安宁和睦、繁荣发展、交融相亲的亚洲大家庭,在全球南方崛起的时代浪潮中唱响亚洲声音。“同志加兄弟”的真情谊今年是中国和越南建交75周年。中越两国是社会主义友好邻邦,志同道合、命运与共成为两党两国关系最鲜明特征。双方在并肩战斗的峥嵘岁月中结下“同志加兄弟”的深情厚谊,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互学互鉴、携手共进,当前同处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改革道路上的同行者、现代化道路上的好伙伴。2024年9月16日,在越南胡志明市,艺术家在中越跨国中秋晚会上表演。新华社发(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2023年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问越南,双方宣布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两党两国关系迈入新阶段。“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多边协调配合更紧、分歧管控解决更好”——访越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更”总体目标,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架梁立柱,明确方向。2024年8月,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来华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苏林就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出访。在同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谈中,苏林表示,越南党和政府将“按照‘六个更’总体目标,深化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越中命运共同体”。中越两党两国保持高层密切往来,共同弘扬传统友谊,巩固政治互信,深化战略沟通,推动务实合作,为两国现代化事业增添新动力,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引领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经贸合作是推进中越关系的重要动力源泉。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中越国际班列运输效率大幅提高,成为中越经贸往来的“快车道”。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提速,智慧海关“软联通”不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两廊一圈”战略对接加快推进。来自越南的椰子、火龙果、菠萝蜜等特色农产品丰富了中国百姓的果篮,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有力支持越南制造业发展,中越两国务实合作持续“双向奔赴”。2024年3月8日,在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电力铁塔专列准备发车。当日,一列满载340吨电力铁塔的中越班列从南宁国际铁路港开出,发往越南河内。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动人旋律道出中越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今年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和苏林总书记共同宣布中越人文交流年正式启动。在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连民心、有温度、接地气的丰富人文交流活动将在两国民众之间架起更多相知相亲的桥梁。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越南筹备越共十四大的关键年份,对于中越两国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越方各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访问将进一步深化两党两国关系,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2024年12月5日,游客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中国一侧游览。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阮氏芳花说,越中领导人历来将两党两国传统友谊视为宝贵财富,越中关系近年来快速发展,相信双方的深情厚谊必将代代相传。情同手足的知心朋友骄阳似火,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马东铁)项目鹅唛车站施工现场机械声轰鸣,中马两国建设者操作吊车,完成钢构件吊装作业,一派繁忙景象。当地青年员工阿兹里尔·哈基姆说:“我在这里学习成长,还有机会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作为中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中企承建的马东铁项目计划2027年年底竣工,建成后将填补马来半岛东西岸没有铁路贯通的空白,提高沿线互联互通水平,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政治互信、高层引领,是中马关系提质升级的重要保障。1974年,马来西亚成为东盟成立后率先同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建交以来,中马始终友好相处、守望相助,树立了国与国相互成就、合作共赢的典范。2013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马来西亚,中马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习近平主席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两国关系开启全新发展阶段。“中方愿同马方传承发扬优良传统,做世代友好的亲密邻居、携手发展的真诚伙伴、情同手足的知心朋友、共促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各自现代化发展征程中深化战略合作,推动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举行会谈时,这样寄语新时代中马关系发展。这是2023年3月22日在马来西亚彭亨州拍摄的马来西亚关丹港新深水港区码头(手机照片)。新华社发(张纹综 摄)战略对接、务实合作,为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马来西亚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之一,中国支持马来西亚“昌明大马”理念,两国发展战略对接不断加强,在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并进。中国连续16年是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蓬勃发展,“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开花结果;钦州港和关丹港缔结为“姐妹港”,为两国物流运输提供稳定支撑;去年8月,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中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硕果累累。这是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位于广西钦州市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互学互鉴、相知相亲,成为中马关系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的历史佳话,到如今互派留学生、互相给予签证便利化的双向开放,中马人文交流“切水不断”、代代相传。双向旅游人数大幅上升;职业教育、联合科研、数字教育合作不断深化;开展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两国同意联合申请将“舞狮”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两国人文交流合作蓬勃展开,为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夯实民心根基。多元共生、合作包容,是中马两国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共同追求。这是2025年3月18日拍摄的马来西亚行政首都布特拉贾亚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2025年,马来西亚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同时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中国将与马来西亚一道,致力于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进东亚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就重要热点和国际问题加强沟通协调,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贡献。“马中两国现在处于双边关系最好的时候。”马中友好协会会长马吉德说,相信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不断取得新成果,必将开创两国关系“下一个辉煌50年”。成色十足的铁杆友谊高大的支柱延伸至吊顶散开,支撑起一块块通透的玻璃幕墙,阳光投射到候机大厅,让人仿佛置身柬埔寨常见的一棵棵糖棕树下,这是中国企业承建的柬埔寨德崇国际机场。这座机场7月投入商业运营后,预计将大大提升柬埔寨首都金边的旅游接待能力。亚太旅游协会柬埔寨分会主席吞西南说:“新机场正在塑造柬埔寨互联互通的新未来。”这是2025年3月6日在柬埔寨干丹省拍摄的建设中的德崇国际机场。新华社发(万坡 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舟楫往来中,中柬友好跨越千年。“信任如树”——2016年访柬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当地谚语,阐释中柬传统友谊历经岁月洗礼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始终根深叶茂。中柬是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铁杆”朋友。新时代以来,中柬友谊之树在两国领导人精心浇灌下,结出累累硕果。中方珍视同柬埔寨王室的特殊友谊,高度重视中柬关系发展。2023年9月,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赴中国杭州出席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见时,他特别强调,完全赞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中柬高层常来常往,保持战略沟通。2023年9月,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就任后把中国作为首次正式出访的国家。时隔1月余,洪玛奈首相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4年12月,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访华。在会见会谈中,习近平主席用“中柬铁杆友谊成色十足”“中国始终是柬埔寨最可信赖的朋友、最为坚定的依靠”形容两国关系。这是2024年9月25日在柬埔寨磅士卑省拍摄的金港高速公路(无人机照片)。金港高速公路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路桥)按“建造-运营-移交”模式投资的项目。新华社发(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供图)在高层往来的政治引领下,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入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中柬“铁杆”友谊深入人心。约4000公里公路、10多座跨河桥梁、总灌溉面积约42万公顷的水利项目、8000多公里国家电网和农村输变电线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柬埔寨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柬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中国连续多年是柬埔寨最大外资来源国和最大贸易伙伴,中柬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带来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柬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两国“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项目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吸引超过200家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约3.2万个就业岗位……以落实新版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为主线,中柬正不断充实“钻石六边”合作架构,推进“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建设,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柬埔寨“五角战略”高质量对接。这是2025年3月16日拍摄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中柬合作发布《真腊风土记》柬文版,中国援柬吴哥王宫遗址修复项目顺利实施,中柬人文交流年活动丰富多彩……双方人文交流愈发频密,为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凝心聚力。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国际问题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通孟戴维说,柬埔寨与中国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柬中关系坚如磐石、牢不可破,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东盟将持续深化同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东盟秉持的多边主义理念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高度契合。这是2025年3月14日拍摄的柬埔寨金边独立纪念碑。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在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引领下,中国同周边国家开辟友好合作新境界,为全球南方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注入正能量。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同地区国家携手构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共同谱写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文字记者:赵嫣、张代蕾、张远、邹学冕、毛鹏飞、吴长伟、曹凯、胡佳丽、王嘉伟、黄耀滕海报设计:常清潭统筹:孙浩、韩梁、朱瑞卿、邬惠我、韩芳、孟洁、王文源
童光荣越南国家歌舞剧院常任指挥曾在中国留学九年被誉为“连接中越友谊的音乐家”2017年、202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期间童光荣曾两次为习主席演奏习主席对艺术方面的重视令童光荣很感动“中国艺术不只是在中国发展在世界上也有影响力中国人取得的成果非常显而易见”2025年是中越建交七十五周年也是中越人文交流年习主席即将再次访问越南童光荣说“这一次如果为习主席演出我们会选择(中国)四大名著这个旋律一响起来会收获两国观众的掌声”总监制|闫帅南 王姗姗监制|马丽君策划|马紫雯编导|李金凤记者|王悦舟视觉|李南星编辑|王萧宇 毛卉 刘霄©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这不禁让人想起2013年10月新中国首次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正是那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引领中国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开辟新的境界。周边何以对我国如此重要?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周边是搬不走的邻居,成就邻居就是帮助自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从亚洲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这句在中国耳熟能详的歌词说道:“这反映出中国民众心中朴素的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总书记强调,“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视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这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对周边的战略意义作了进一步地概括:“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会议强调,“要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党的十八大以来,经略周边是中国外交的一大重点。“常见面,多走动”,在元首外交引领下,周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的“邻里关系”历久弥坚,再谱新篇。如今,中国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同周边25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成为18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在中南半岛和中亚地区形成命运共同体“两大集群”。中国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与利益融合不断深化。“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这是本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作出的战略判断。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当下,做好周边工作,既要坚持好、运用好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经验,也要与时俱进赋予新内涵、开创新局面。在2013年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2023年10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向纪念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国际研讨会发表书面致辞强调,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赋予亲诚惠容理念新的内涵,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为地区团结、开放和进步提供新的助力。这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此后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同一个意思:“中国愿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同周边国家一道打造命运共同体,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这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对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作出部署:“要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支持地区国家走稳自身发展道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深化发展融合,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开展安全和执法合作,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扩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员往来。”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和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中国一如既往扎根周边、贡献周边,致力于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携手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给世界注入更多稳定、带来更多希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超大规模市场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持续加快,经济循环的血脉更加畅通,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不断夯实。 近日,宁波舟山港又新开通了两条前往非洲的航线,目前航线总数已经达到306条。现在,每天近300艘次货轮往来穿梭,把这里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紧密连接,27条海铁联运班列将众多内陆省份接入世界航线。 2020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宁波舟山港。在冒雨察看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后,他强调,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要打造一流强港。 正是在这次考察后不久,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明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系列重大部署相继推出、加速落地。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我国不断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推动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今年以来,一系列扩内需政策落地显效。 消费市场热气腾腾。4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达到50.5%,继续在扩张区间运行。文旅场景不断上新,服务消费加速升级,新型消费持续涌现。超大规模市场释放的巨大潜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有效益的投资持续扩大。眼下,“十四五”规划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98%已经开工建设或建成。2024年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基本全部开工,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已提前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两重”项目,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约2.1万亿元。 破堵点、破壁垒,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经济循环的血脉流动进一步顺畅。当前,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70%,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开年以来,不断涌现出来的创新活力令人惊叹。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异军突起,我国在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多点突破,越来越多“卡脖子”难题被攻克。 辽宁本溪,百年老钢厂的智能产线上,像擀饺子皮一样“擀”出全球最宽的汽车钢。武汉光谷,实验室连着生产线,“一束光”造就光电子信息产业60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合肥高新区,一条涵盖“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运营—数据应用”的空天信息全产业链正在打造。如今,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遍布东中西部,覆盖所有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根基。 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对全球要素资源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开年以来,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接连落地,前两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574家,同比增长5.8%。 与此同时,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开放试点、进一步压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中国正在以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推动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面对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中国以“海纳百川”的从容与坚定,办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必将以自身的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首访周边国家。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同为亚洲近邻、发展中国家,友好情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守望相助,在奔赴现代化的道路上并肩前行。此次访问,对推动中国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以及中国东盟关系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新动能。“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行驶中的越南河内轻轨在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越南,伴着晨光,列车在河内轻轨2号线上飞驰而过。这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轻轨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战略对接的标志性项目,见证着两党两国的深厚情谊。中越两国是社会主义友好邻邦,志同道合、命运与共成为两党两国关系最鲜明特征。“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202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成功访问越南,双方宣布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两党两国关系迈入新阶段。访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更”总体目标——“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多边协调配合更紧、分歧管控解决更好”,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架梁立柱,明确方向。2024年8月,苏林就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出访,来到中国。在同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谈中,苏林表示,越南党和政府将“按照‘六个更’总体目标,深化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越中命运共同体”。△2024年12月18日,四川泸州首列中越(中老)国际班列,从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进港铁路专线缓缓驶出。中国连续20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新增对越投资金额和项目数量稳居前列;两国互联互通和智慧口岸建设有条不紊推进,数字经济、能源转型等新兴领域合作方兴未艾;跨境旅游合作区让中越游客便捷实现一日游两国……中越务实成果持续造福两国人民。放眼中越,在朝气蓬勃的发展洪流中,两国人民正在创造无数新的命运与共的故事。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越南共产党筹备十四大的关键年份,也是中越建交75周年。在各自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中越把准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方向,锚定“六个更”总体目标,从睦邻友好的历史长河中汲取力量,在命运与共的发展大局中开拓未来,将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中马是“携手发展的真诚伙伴”马来西亚东海岸彭亨州首府关丹,是一座宁静的小城,关丹河在这里蜿蜒而过,流向大海。中马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马中关丹产业园,坐落于此。十多年来,习近平主席一直关注马中关丹产业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马要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中马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2024年11月,在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时,习主席强调,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全方位互利合作,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实施好“两国双园”等旗舰项目。△2023年11月,广西钦州,航拍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如今,“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开花结果;钦州港和关丹港缔结为“姐妹港”,为两国物流运输提供稳定支撑;中企承建的马东铁项目计划2027年年底竣工,建成后将填补马来半岛东西岸没有铁路贯通的空白,提高沿线互联互通水平……中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硕果累累。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举行会谈时,这样寄语新时代中马关系发展:“中方愿同马方传承发扬优良传统,做世代友好的亲密邻居、携手发展的真诚伙伴、情同手足的知心朋友、共促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各自现代化发展征程中深化战略合作,推动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连续16年是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榴莲航班”往返穿梭,中企助力马来西亚“国民车”焕发新活力,跨境移动支付服务跑出“加速度”,绿色发展、新能源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拉紧合作纽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国,与正在建设“昌明大马”的马来西亚,在各自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深度对接、携手并进。2025年,马来西亚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同时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中国将与马来西亚一道,致力于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进东亚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就重要热点和国际问题加强沟通协调,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贡献。“中柬铁杆友谊成色十足”柬埔寨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构建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的国家,中柬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两国建交以来,无论国际局势如何风云变幻,中柬友谊之树始终叶茂根深。柬埔寨百废待兴时,中国以义为先,全力支持和帮助柬埔寨国家建设:援建柬第一条全线四车道国道,承建柬第一家水泥厂、第一座火电站、最大规模的水电站……西哈莫尼国王曾动情地说:“我们没齿难忘。”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亲自为莫尼列太后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这枚沉甸甸的“友谊勋章”,象征着亲密无间的中柬友好,诉说着牢不可破的铁杆友情。△由中国援建的柬埔寨国家体育场项目于2021年12月18日正式启用。2023年9月,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就任后选择中国作为第一个进行双边访问的国家:“我把中国作为首个正式出访的国家,就是为了体现柬新一届政府将继续坚定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将柬中铁杆友谊进一步发扬光大。”2024年12月,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访华。在会谈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柬铁杆友谊成色十足”。洪森也表示:“中国是柬最信任的朋友。”中国连续多年是柬埔寨最大外资来源国和最大贸易伙伴,中柬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带来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柬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被誉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吸引超过200家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约3.2万个就业岗位……近年来,中柬携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柬埔寨“五角战略”对接,“钻石六边”合作架构不断充实,“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建设持续推进,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利益。△2024年1月13日,在柬埔寨暹粒举行的“中柬人文交流年”启动仪式。2023年年底,在赴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表示:“中国将保持周边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方针,同时赋予亲诚惠容理念新的内涵,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多惠及周边,共同推动亚洲现代化进程,为包括越南在内的亚洲国家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习近平主席首访周边国家,是中国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重要实践,必将推动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书写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不久,大国外交新篇章便从周边起笔。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消息一经发布,吸引全球目光。此前往访三国,那些热情的礼遇、温暖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也更让人期待习主席的这次东南亚之行,期待中国在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里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责任编辑:【翟璐】
【本期导读】 4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时表示,中西友好是两国人民基于传统友谊、现实需要、长远利益作出的正确抉择,中西都是支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的积极力量,双方要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中西关系良好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就越凸显。” 今年是中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也是中欧建交50周年。多年来,中西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互动,秉持互尊互信、互利共赢精神,两国在深化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领域取得丰富合作成果,双边关系走在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前列。在西班牙人士眼中,良好的对华关系对西班牙、欧洲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将会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也将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监制:苑听雷、戴爽、金近策划:张倩楠文案:任丽君视觉:陈佳杰校对:位树理、娄珂馨
越南河内巴亭广场一侧,坐落着胡志明陵和胡志明故居,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来过这里。他说:“在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心中,胡志明主席是中国人民最好的朋友”。胡志明主席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在中国开展革命活动长达12年,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他在广州和香港分别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成立越南共产党,还长期在云南、广西等地指导越南革命,同中国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20世纪40年代,越南有首民谣唱道“中国越南如唇齿,须知唇亡则齿寒”,词作者就是胡志明。他称中越关系“如手和足,如杵和臼,如根和茎,如兄和弟”,并写下一联脍炙人口的诗句:“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2015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国会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越友好新篇章》的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进程中,中越双方风雨同舟、相互支持。习近平主席多次访越,在署名文章里、在会谈会见时、在重要讲话中,一再提及这段峥嵘岁月——在越南抗法、抗美救国斗争中,1400多名中国将士英勇牺牲,长眠在越南的广袤土地上。广西桂林南溪山医院救助了5000多名受伤的越南战士,育才学校为越南培养了1万多名学生。越南著名将领洪水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参加红军长征,成为新中国授衔的唯一一位外籍军官,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两国将军”。中国赴越南军事顾问团首任炮兵顾问窦金波,在接到帮助越南同志的任务后,将刚出生的女儿起名为“越华”。…………2017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河内,开始对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至今仍在两国民众中广为传颂。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同越南领导人交谈时说,只有知道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一衣带水,有深厚的友好历史,才能够增进感情,彼此推动友好的延续。在推进富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中越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育了丰硕成果。近年来,两国发展战略不断对接,为双方经贸、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供不竭动力。目前,中国已连续20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大关。随着中越国际班列开行、智慧口岸启动建设,荔枝、榴莲、火龙果等越南优质农产品销往中国,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也有力支持了越南制造业发展。富有成效的交往和合作增进了两国民心民意相通。中国传统经典名著在越南家喻户晓,中国当代影视作品也深受越南民众喜爱;越南流行歌曲在中国社交媒体传播,越南歌手在中国综艺节目中收获大批中国“粉丝”……中越两国,都经历了从任人欺凌到民族独立、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从贫困落后到繁荣富强的艰辛历程……一路走来,中越关系早已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双边关系。2023年12月,习近平主席访越,双方宣布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两党两国关系迈入新阶段。2023年1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赓续传统友谊,开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说起中越关系,人们常会想起那首两国民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作为“山连山、水连水”的友好邻邦,中越“同志加兄弟”的深情厚谊,是两党两国关系最生动的写照。策划:田俊荣统筹:杨学博、陈振凯协调:李 翔、梁昌杰、邝西曦、李 洋文字:姜忠奇、龚文静编辑:徐杭燕、余秋雨校对:吴 玥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国内考察调研还是国外出访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这是河北省阜平县顾家台村(2022年6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玉亮 摄)“4个热菜:红烧鸡块、阜平烩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一个猪肉丸子冬瓜汤;主食水饺、花卷、米饭和杂粮粥。特别交代不上酒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网上展厅,一张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年底在河北阜平考察时的晚餐菜单格外引人注目。朴素的家常便饭,严格的“四菜一汤”,折射出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工务段职工食堂,餐桌上摆放着杜绝浪费的提示牌(2020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作出重要批示,振聋发聩地提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绷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根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政府过紧日子,老百姓的“好日子”就更有奔头。这“紧日子”里有为民情怀,更有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策划:樊华、幸培瑜统筹:吴炜玲编导:杨慕茜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