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县南侨中学,曾名“西山公学”,始创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是抗日时期潮汕地区一所非常有影响力的新型革命学校,由中共潮汕地下党创办和领导,以华侨中学形式出现于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所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和乡村骨干的重要基地,素有“潮汕小抗大”的美誉。
1938年夏,全国正处于抗日的高潮,中共潮汕中心县委为了团结一切抗日进步力量,开辟农村革命阵地,培养革命干部,仿效陕北公学的做法,创办了“西山公学”。开始时由中共潮普惠南分委马士纯同志带领一批从普宁兴文中学转移过来的共产党党员、革命师生在石牛埔创办的。“西山公学”以进步教师黄声为校长,以爱国人士张华云为名誉校长,以解放区延安中央军委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西山公学”校训,吸收潮汕、“南洋”各地进步青年入学学习、训练。经过两个月时间,把学校办成进步的、团结友爱的大集体,生气蓬勃,后又得到暹罗归国抗日同志会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学校发展迅速,各地抗日志士、爱国青年纷纷前来入学。我党为适应形势发展,确保学校的合法地位,力争扩大革命影响,在同年秋将“西山公学”改名为“南侨中学”。经过短期的学习、训练,学员一批批地投入到抗战的行列,走上革命的道路,开辟了农村抗日基地,推动了全地区抗战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被称为“文化堡垒”、“抗战堡垒”,在潮汕党史和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1939年春,根据中共地下党的指示,又在揭阳水流埔和潮阳和平增设两个分校,学生总数增至两千多人,挺立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影响日益扩大,在潮汕各地青年中具有无比的吸引力,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然而,在1939年夏,日寇临我汕头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投降分裂倒退政策,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日寇又派飞机轰炸水流埔分校,党为了巩固这个干部基地,保存实力,随决定把水流埔、和平两个分校撤销,合并于石牛埔总校,但反动派还是把南侨中学当作他们推行反动政策的障碍,终于在1940年7月底悍然下令解散南侨。
1958年正式复办“南侨中学”,文革时期,学校又遭到严重破坏,校史被污,校名被改(抗大中学、金和中学),部分师生被戴上莫须有罪名。打倒“四人帮”后,揭西县委于1978年6月正式批准恢复“南侨中学”校名,为追慕先贤,继往开来,同年下半年,又决定授予南侨中学旧址——石牛埔“义享公祠”为县级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6年被揭阳市委市政府列为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以来,校园校舍经重新规划、建设,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摄影:李理,陈海平